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教育部于2003年5月发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程标准集中反映了中国中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进展。本文就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过程及新道德教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作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32.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文章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离开人在社会中的劳动,离开个人同他人、同集体、同阶级、同社会的关系,来抽象地、孤立地谈论‘人的价值’。”“历史上从来也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人的价值’;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文章中还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的价值观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人的价值观两个概念,并且把二者做了原  相似文献   
33.
詹万生  宁武杰 《中国德育》2004,(5):25-25,3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了我国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档的形势,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  相似文献   
34.
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5.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合理内核,体现的是一种整体主义思想;蕴含着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究和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正确区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与糟粕,坚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发展创新的原则;正确处理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原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系的构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有较强针对性的概括和提炼;要以伦理学的理论为依据,使之具有系统性;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6.
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总称。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高职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全程、全面、全员可操作的学校德育体系;二是加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三是重视学校文化和中国德育馆建设。  相似文献   
37.
我们应当本着有序性原则即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原则,建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五大类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分解细化,形成科学的纲目种属关系。一、建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联系概括了事物或现象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一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总特  相似文献   
38.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行动研究”2004年学术论坛在渤海明珠一天津市河西区胜利开幕了!我代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向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