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实施课程改革,语文基础知识是不是不那么重要了,还需不需要落实,能不能落实,该怎样落实?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之初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不少教师感到迷惘困惑,在认识上和行为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误。笔者认为,知识与技能是教育目标的第一维度,是最基本的目标,如果被忽视和弱化,那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实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语文基础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应该着力抓好。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练”的方法、形式与手段,要彻底摒弃以前那种分离式、机械性和模式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62.
一、如何理解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甚至有一些人反对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人们对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高层次要求已日渐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教育目标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目标体系,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3.
《草原》(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一文,写的是老舍访问内蒙草原时的见闻和感受。文中有些语句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精妙之笔。现对文中的部分“疑句”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64.
教学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科学化的理想境界,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能达到整体联动、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5.
接受性学习不可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性学习与发现性学习,是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的确较为普遍而且严重。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66.
《鸡妈妈护小鸡》(六年制小语四册基础训练9)是二年级的一次看图写话训练。题目展示的画面,构图十分简单:鸡屋门、鸡妈妈、小鸡、老鹰。有位教师采用了“由形入手,启发想象,让学生把画看清写活”的指导方法进行教学,获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观察外形,抓住特点首先,通过初步看图,让学生看清图上画了哪些动物,然后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分别说出各种动物的  相似文献   
67.
出于教研工作的需要,笔者曾经对一些阅读指导课的设问导思进行过探讨和思考,发现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总爱在学生回答某一个问题之后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例1教《一个降落伞包》,教师问:“大家仔细想一想,写飞机遇险、情况严重的四句话,在危险的程度上有什幺不同?”一个学生答道:“这四句话写的情况一句比一句严重。”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第一句只是说结了冰,第二句已经成了厚厚的冰甲,第三句  相似文献   
68.
一、朗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所谓朗读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事理有所感触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解的目的。朗读感悟的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通过清晰响亮的读来刺激语言直觉;二是有读者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三是  相似文献   
69.
有位三年级教师教《三只蝈蝈》(六年制小语五册)一文,在引导阅读课文之后,孩子们都为小牛和小东纯真美好的心灵所感动。他们有的象在回味,有的若有所思,更多的学生觉得对于本文的学习似平还缺少点什么。此刻,老师成竹在胸,含笑不语。正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半抑制状态的时候,教师提高声音问道:“大家想一想,小笼子里这三只美丽可爱的蝈蝈  相似文献   
70.
读后抒写是指教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或想象结果、续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的一种练笔形式。读后抒写的理论主旨是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整合。教师可根据低、中、高各年级习作(写话)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少则三五句,多则一两段,也可以写成一篇内容和结构完整的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