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们知道,2001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为《纲要》),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规范我国21世纪前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我国课程范式从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那么,由这个《纲要》驱动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哪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2.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学科的本质钟启泉:“音乐教育”(music education)存在两个侧面。一是借助音乐去教育人的侧面,二是给人授以音乐的侧面。前者所强调的是促进人的成长的所谓“教育音乐”,而轻视艺术技巧;后者所强调的恰恰是艺术技巧,而不是作为人的综合教育的一环。音乐教育囊括了这两个侧面。不过,它们之间的均衡,是随着“公共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以及时代与社会情境的不同而有着极大的差异的。例如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倡导“音乐教育的目的、价值应当求诸于作为艺术的音乐本身之中”,其实这就是赖默(B.Reimer)所标榜的“…  相似文献   
103.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目前正在展开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的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研究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理论上说,该研究课题探讨的是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机制、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师资培训等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的问题,尤其着力解决信息  相似文献   
104.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通过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可以促使学校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并有利于形成促进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一般地说,评价学校的主体是来自学校外部的教育管理部门.但学校的自我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5.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在于重建“学习”的概念,树立一种新的学习观。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实践。通过这三种对话实践,我们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意义,建构人际关系,形成自身的内心世界的意志、思考与情感。我们应从这三种状态来认识学习——建构客观世界之意义的 “认知性实—践”,建构伙伴关系的“社会性实践”,探索自身模式的“伦理性实践”,即“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有一套对信息世界的解读,教学不再是教师知识独白、传递…  相似文献   
106.
日本京都女子大学石附实(IchtskiMinoru)教授(原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比较教育学和国际教育交流史。著有《近代日本海外留学史》(1972)、《走向国际化的教育》(1974)、《西洋教育的发现》(1985)、《日本的对外教育》(1989)等。本文是围绕“终身学习”的理念,就“现代教育制度”和未来“学习社会”的问题,结合若干教育文献展开的对话记录。  相似文献   
107.
在活动中“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习得”的心理学涵义》一文阐明了“习得”的概念。这里从教育学角度进一步考察,“习得”是如何形成的,应当如何形成。一、“习得”形成与教学方略在教育条件下的学习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它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与学、学习集体(班级和其他组织形式)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囊括了多样的过程。亦即包括了口头的与非口头的信息交换(沟通);相互作用、反作用及影响;不同目标、意图、操作的协调;相互理解的保障;共同目标的实现及其成果的评价中合作的种种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  相似文献   
108.
“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一、“个性差异”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个性”(individuality)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概念。作为教育学概念的“个性”,笔者已有所述及①。本文试从...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试以课堂教学为焦点,探讨一下是哪些条件剥夺差生学习动机、并导致他们厌学的。一选择性的欠缺与厌学在今日的“学习社会”中,成人再学习的势头方兴未艾,但中小学生的“厌学风”却与日俱增。这是何等鲜明的反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呢?试比较成人学习与学生学习的不同,可以探知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发表改革报告,着力提升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日本也不例外。“日本高中基本问题检讨特别委员会”发表改革报告(1998年),具体描述了21世纪所要求的日本“高中生形象”,突出了“自主自立”、“共生精神”与“领袖素质”三要素的基本教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应有模式》(2000年),归纳了“新时代教养”的五个内涵:(1)“智、德、体”与“知、情、意”的总体;(2)社会交往中必要的素质;(3)在国际化与信息化进展的世界中作为日本人生存的能力;(4)确凿地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