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模型:感知维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知维度下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把握网络课程质量改进的关键要素。在仔细梳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领域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焦点小组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网络课程感知质量评价模型(OCPQEM),并通过对模型指标权重的计算和分析,提出提高网络课程感知质量的资源策略、过程策略以及人员策略。  相似文献   
22.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已落下帷幕(详情可见大赛网站case.ictedu.cn)。下面对今年的参赛案例进行分析,供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3.
柯蒂斯.J.邦克(curtis J.Bonk)是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与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cs)双职教授,曾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授予的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授予的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等.邦克曾在世界各地进行了800多次有关网络学习的演讲,发表和编著了200多篇文章和图书章节,主题涵盖了在线教育、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页面、Wiki图书、博客、开源软件、协作学习技术,以及同步和异步计算机会议等.他于2006年编著出版了<混合学习手册: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设计>(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2006)、<授权在线学习:关于阅读、反思、展示和实践的一百多个学习活动>(Empowering Online Learning:100+Acdvities for Reading,Reflecting,Displaying,and Doing)(2008)、<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是怎样革新教育的>(The world is Open:How Web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Education)(2009).邦克教授有着多方面的学术背景:他本科毕业后曾担任美国的注册会计师、研究生博士学位获得的是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工作后他建立了商业网站courseShare and surveyshare并一直担任总负责人,现在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由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学术背景,他常常能从交叉和创新的视角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问题.混合学习是人们对传统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和远程在线学习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起点处于"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集合处;而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目前混合学习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STD)将混合学习列为知识传播产业中涌现的最重要的十大趋势之一;sloan consortium等研究机构也将混合学习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进行了多次广泛调研;2009年,美国教育部通过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发现: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混合学习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学者是如何界定它的,又是如何运用它的? 目前混合学习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它将如何发展下去?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与邦克教授的对话.  相似文献   
24.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Web2.0教育传播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线性教育传播网络已不能很好地分析具有高度交互性、共享性、社会性以及去中心化的Web2.0教育传播网络,有必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在论证Web2.0教育传播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基础上,以小世界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和集群系数来表征Web2.0教育传播网络节点间的交流频率和集聚度,提出用小世界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L集群系数C等数量特征来描述和分析Web2.0教育传播网络的特征,随后从断键重连、添加长键、建设关键节点、保持较小概率等角度提出了优化Web2.0教育传播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5.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共识.近年来,世界各地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找到优势和差距,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们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内容建设、课程评价实施、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6.
宏观意义上的知能课程开发,是指以知能课程理论为指导构建整个专业的完整课程体系,基本开发思路可以概括为职业定位—能力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微观意义上的知能课程开发主要指的是具体的某一门课程的开发,基本开发思路可以概括为能力要素—知识体系—学习对象,其中,学习对象的设计是关键。依据大学课程的分类,有三种典型的知能课程开发案例可供参考:项目型、工作型、问题型。  相似文献   
27.
提出问卷设计要遵循和恪守清晰性、单一性、中立性、简单性、可靠性、间接性、排他性、敏感性、完整性、规范性等原则,以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对某校2011年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表明研究生在问卷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多做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28.
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有较高的合理性。认识论方面,有多种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可能性,其中,认识论取向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理论的性质和研究取向,可以建立学科的包容意识;从理论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合理思考,但极有可能导致理论功能的"窄化",或者将针对完整对象的完整理论人为肢解成孤立的部分;也许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层层切分是建立理论体系的较理想途径之一。方法论方面,可以区分出经验体系和范畴体系两种水平的理论体系,并有诸种不同的表现,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该努力从经验体系走向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29.
经过“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几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伴随《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标准》)的出台及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转向了文化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转向是理论认识的结果,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0.
网站可用性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求提高网站可用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着重讨论了网站可用性的三个热点问题:一是可用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二是可用性研究的经济效益问题;三是可用性研究和用户使用经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