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所谓谣言,法国学者卡普费雷是这样定义的: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相似文献   
52.
自STEAM教育提出以来,由于其强调跨学科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当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STEAM教学模式和模型,也有学者进行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知识整合层面的探索,但在思维层面和价值观内化方面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作为一种面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科融合教育,C-STEAM强调文化传承导向下多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的内在融合,以及富含文化情境的活动体验与系统建模,是STEAM教育本土化发展的一种积极尝试。依托情境认知理论和基于设计的双循环探究模型建构的C-STEAM教育6C模式,包括文化情境感知、文化内涵理解、文化特征探究、文化制品创作、联系社会推广、总结评价反思6个核心环节及若干关键活动。将该6C模式应用于佛山市澜石小学的"佛山粤剧文化--天工开物小小工匠"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学生们参与科技创新、创客、STEAM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人次显著增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显著增强。该模式为推动地区性C-STEAM课程的建设和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3.
重构实验是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中逆向工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分支。结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对机器人产品(作品)进行分解与结构再造的探究过程,包含拆解、分析和"再设计"三个核心步骤,侧重于知识应用与创新实践。将结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多功能小车"项目,通过试用与感知、分解与观察、复原与再设计、制作与测试、评价与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对已有机器人产品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54.
人工智能教育是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全学段、全过程。必备品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共识性观念,指向人的德性发展。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中,普遍存在重视“技”即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即中小学生的必备品格发展。为突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育人属性,文章从“必备品格”的本质出发,结合智能时代下人类的品格发展需求,提出“人工智能与人类”“人工智能与社会”和“交流与合作”三类必备品格,并结合评价方法重新廓清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5.
深度学习代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是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人工智能教育硬件是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理应得到重视。首先,结合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定位。然后,依据教育性、代表性、受众面和面向深度学习等原则确定了智能硬件样本,对智能硬件样本的计算资源、硬件功能、应用性能和资源服务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硬件存在计算资源整体较低、应用性能重复度高、新手工具相对缺乏和学段分层不够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要落实学段课程目标以构建良好硬件生态、提供在线接入服务以弥补计算资源短缺、构建共建共享平台以形成多方协同机制等举措,以期促进我国智能硬件行业和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6.
中小学编程教学的常态是低年级学生以图形化编程为主,高年级学生以文本编程为主。编程学习从图形化编程到文本编程的直接跳转,给很多学生带来图形化编程依赖、模式转换动机低和文本编程语言语法障碍等学习问题,影响后续学习的积极性。集成两种编程形式的混合编程,为从图形化编程习得的计算概念、计算实践和计算观念有效迁移至文本编程提供有利条件。研究基于计算思维培养过程提出渐进式组合策略,分别是前置算法理解、组合完成性编程与生成性编程、增加模式转换的动机,并通过对75名初中生开展为期8个学时的编程教学实验,验证策略设计与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混合编程赋能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促进图形化编程转向文本编程。  相似文献   
57.
信息技术的课程观已经由知识本位、技能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课程建设需要围绕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如何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这一思想在课标中有了明显的体现,也是本套教材编写的基本前提和基准。作为本套教材的撰写者,我们在如何实现课标意图,保证从课标到教材的延续和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思考。下面就将教材编写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思路和整套教材的体系、特点,一一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58.
程序设计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利于推进整个民族软件业的发展。当前,开展程序设计教育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可以从初中开始实施,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高中则采用以必修课程为辅选修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9.
CRM视角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借鉴管理学中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理论,运用定性分析法和Delphi法构建远程教育客户关系管理模型(DECRMM).通过对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发现服务支持、教学计划和校友活动是影响远程教育机构与学生关系的关键因素.本文尝试运用管理学中以顾客为本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来构建全周期的远程教育客户关系管理模型及其指标和权重体系,希望能做一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60.
课程整合的多向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整合可以从不同的向度来解析:从空间结构看,课程整合具有层次性,是教育系统内各个元素的多层面、多方位的整合;从时间结构看,课程整合具有发展性,是“整合-分化-整合……”的动态循环和螺旋上升;从化内涵看,课程整合以化价值整合为内核,是课程化的外显与深化;从时代特征看,课程整合具有信息化的特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基本手段和基本信息环境并植入信息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