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主讲教师是关系到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人物。当前,由于很多主讲教师并非专职的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主讲教师的专业角色发挥到极致,是值得课程建设管理者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讲教师的管理模式分为理想型、保姆型与护航型三类,并重点探讨"护航型"管理模式的理念、概念模型与学习支持类型。所谓"护航型"管理模式,即在面向主讲教师常规的管理中,整合"学习支持"这一维度。面向主讲教师的"学习支持"包括面向活动的学习支持(培训、评价、交流)和面向资源的学习支持(指南、案例、工具)。通过"学习支持"维度的整合,将更容易解决主讲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42.
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契机。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简称OMO)成为人们变革教学模式的新路径,然而在线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的徘徊缓滞局面却阻碍了OMO教学模式的推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推动者和执行者,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影响其能否从容地面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与挑战。本研究以教师在线教学自我效能感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对767名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并构建了自我效能感与在线教学满意度以及后续开展在线教学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依据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破解在线教学重难点问题的四点建议,以期促进OMO教学模式的达成。  相似文献   
43.
信息化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方面贡献卓越.本研究从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视角出发,从教育公平的实施路径层面将其划分为低位公平、中位公平和高位公平三个层次;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素养四个维度构建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各阶段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并以我国四个地区419258位学生为调研对象,了解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发展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整体呈现出基础设施配置均衡但学习体验感不佳、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及时但优质与个性关照缺乏、教师信息化教学灵活性与个性化存在短板、学生技术使用和在线学习参与有待加强等共性特征.在差异性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教育公平各阶段表现较好,西部和三区三州有待加强,高中阶段发展水平较弱,乡村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在影响因素层面,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清晰度和教学活动设计显著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文章从基础设施配置、学习资源重构、教师教法突破、优质师资共享以及学生数字韧性教育等方面对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水平提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4.
此次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这成为整个教育系统都在思考的问题。由于任务紧迫、挑战真实,疫情期间的教师培训呈现出诸多不同于常规培训的特征,对其进行梳理反思,有助于我们描绘后疫情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蓝图。研究先是梳理总结了疫情期间教育部及各省、市的教师培训实施特色,认为此期间的教师培训打破了目标、方式、地点、资源、评估等多方面的思维定式,从而赋能教师,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保障学生学业;接下来,分析了在后疫情时期持续赋能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需求专业诊断与持续学习动机,并从信息技术与评估方式视角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最后,以解决路径为关键杠杆,以赋能为理念基础,从数据驱动的全视角教师档案与应用驱动的创新培训模式互动融合两个方面构建了后疫情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45.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独立的终身学习者。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正在逐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本文中 ,作者根据自身近两年来的理论积累和实践心得 ,从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入手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的评价的特点、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6.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成效的关键。为探索一种证据易获得、分析自动化、反馈可持续的测评手段,文章提出了基于预训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自动识别方法。具体为,基于包含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的13项微能力,利用基于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对16,371条信息化课堂评课反馈文本进行实验。递进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深度学习模型,预训练模型普遍具有更高准确率,最高能提升16%。领域通用语料的预训练有效解决了教育领域自建数据匮乏的现实问题;在预训练模型中,ERNIE以86.43%的准确率取得了最优性能,混淆误差小。该方法能够基于评课文本自动化识别并可视化表征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提供常态化反馈支持。最后,文章阐述了其在教师教研、能力画像和发展决策中的应用场景,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对当前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与转型诉求的分析,该文首先从721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学习逻辑架构,包括基于平台资源的自主式学习(10%体量)、基于协作互助的混合式学习(20%体量)与基于工作场景的嵌入式学习(70%体量)。接着,提出了与三类学习范式相适应的教师发展评价与治理需求的金字塔模型,即构建数字画像提升评价学习行为、利用技能认证评价知识技能,关注伦理道德促生实践智慧。最后,为支撑学习范式变革与评价治理转型,文章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的行动框架,以平台化打造多级贯通的在线学习架构、以生态化创建多维融合的无缝学习空间、以实践化引领适时学习到适需实践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跃升。  相似文献   
48.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数据智慧不仅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如何在实践中助推数据智慧生成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不可忽视的现实议题。然而数据智慧在数据质量、平台呈现与管理、教学实践、相关主体数据素养以及保障机制方面仍面临着现实困境。据此,基于设计、管理、治理三个层面提出数据智慧生成的实践路径:在设计层面,需要通过延长时空跨度、细化数据颗粒、丰富可视呈现、嵌入专家系统以及加强智能防控保障数据智慧生成质量;在管理层面,需要通过开展敏捷迭代、优化管理体系、重塑教学模式以及变革决策模型助推数据智慧服务升级;在治理层面,需要通过严格评审标准、统一建设规划、注重示范引领以及创新建设模式引领数据智慧持续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