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以中职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当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与学生的真正需求发生错位,导致低效甚至无效。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抓住关键时间节点,从学生进校前到毕业后,步步关注;二是找准切入点,从微做起,微问题、微记录、微对话、微反思等均是以小见大的有效方法:三是把握引爆点,组织学生下企业找感觉,组织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点燃学生的职业梦想,实现更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83.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基因,是学校发展之根,根深方能叶茂。现代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每一所学校都要立足校情,尊重规律,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彰显学校品质和办学特色,实现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4.
陆建华 《学苑教育》2012,(22):67-67
新课程倡导合作化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只有遵循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精心设计小组任务、科学评价学习成果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陆建华 《成才之路》2010,(31):45-45
中国教育部规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县级以上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由此,小学英语教学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但是,综观全局不难发现,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问题以及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方面还缺乏实践经验,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情况喜忧参半。我们在肯定已取得的成就前提下,要正确面对现在出现和存在的阻碍因素,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6.
中职生自主创业、就业性创业已经成为江苏职业教育的最强音,《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已经纳入思想政治课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要为中职生定向、定调、定格,从而有效助推中职生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意识,锻炼其创业能力,激发其创业热情。总之,通过创业教育,要让中职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创  相似文献   
87.
礼乐本为一体,并且,礼包含乐。荀子论礼亦论乐。从礼的角度审视乐,荀子发现礼与乐均治人治世、本于性情、取法天地。呈现同功、同源、效法对象相同等面貌,甚至,乐之“和”也基于礼之“别”。即是说,礼乐同构。  相似文献   
88.
荀子认为礼是人的本质。具体言之,礼是人、物分别的根据,是划分圣人、君子与小人的原则,甚至是重构社会等级的标准。但是,荀子的人之本质论与其人性论根本对立,使其礼为人之本质的证明缺乏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89.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课程的现代化,与普通学校一样,课程问题也是弱智学校核心问题,我们本着让学生“学会补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一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适应中、重度弱智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努力提高课程教育人的效率和效益,最终达到学生能融入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
陆建华 《天中学刊》2001,16(1):9-14
庄子人学包括人生困境的追溯、人的本质存在、人由非本质存在向本质存在的转化三个方面.庄子认为人生困境在于物对抗我、我异己而存在,表现为"有待"、"有己"的失"性",困境之因在于认识上的"芒",即仁义是非的阻隔,"芒"又导源于我之"成心"--主观一己之意志;人的本质存在是人的无待、无己、胜物、自由、对他人的"无用",是物我矛盾的超越、本性的完满实现("足性");从困境走向自由--逍遥之路,在于消除仁义是非,进而"得道",其一般方法是"忘"("外"、"虚")"心斋"、"坐忘",但"得道"的具体途径因人而异,且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