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逻辑起点不应被界定为"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而应被界定为"一个假定".从逻辑起点出发构建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生发路径,"从具体到抽象"与之并行不悖,理当耦合并用.具体理论可以存在"单数逻辑起点",也可以存在"复数逻辑起点",而学科作为具体理论的集合体只能存在"复数逻辑起点".对于学科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复数逻辑起点论"相较于"单数逻辑起点论",具有更强的"理论张力"和"理论体系建构力".基于高等教育学的开放性,我们必须走出"单数逻辑起点论"的桎梏和樊篱,树立"复数逻辑起点论"的思维逻辑和行动框架,进而探寻和打通多中心、多起点、多端口、多支点、多维度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32.
为探析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以及教育卷入在其间的中介作用,运用父母期待量表、父母参与量表和核心能力量表对某“985”大学1 961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学生与独生子女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教育卷入程度更深,学业表现更佳;父母受教育程度直接预测大学生学业表现,并通过教育卷入间接预测大学生学业表现,教育卷入中父母参与的中介效应比父母期待更强;父母教育卷入水平有待提高。基于分析与讨论,从父母层面、学校层面和政府层面分别提出对策与建议,父母应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学校应推动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政府应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3.
日本短期大学的现状与改革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4.
日本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的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是日本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文章探讨了这一时期日本出台的有关政策,主要有颇具影响的理工科扩充政策和政府针对报考大学者急剧增加所采取的对策。并介绍了日本各界在这些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所持的各种见解  相似文献   
35.
六十年代日本私立大学的收支情况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立大学的收支能否达到平衡是关系到私立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始终为私立大学办学者所关注。六十年代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而也带来了私立大学的大发展。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期日本私立大学的收支情况与特点  相似文献   
36.
37.
38.
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期,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发展中的各种体制机制.现代大学制度有利于推动高水平大学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论述现代大学制度的演进及中国化的过程,研究我国高水平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意义,并从理顺大学与外部的管理体制、完善大学内部的运行机制两个方面提出高水平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9.
日本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丁·特罗提出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新形态——对入学机会的态度、高等教育功能等九个方面人手,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之结构准备的回顾与审视,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敏感性与美国特质。日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也将走一条特殊之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承担者——私立部门仍然可以承担起普及化的重任,但其前提是,政府要在规划指导以及财政资助下,在私立部门内部“创造”低成本、开放、弹性化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并通过入学方式、课程设置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吸纳非传统学生和“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40.
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保障课程实施取得良好成效是落实通识教育理念的关键。基于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通识课程名称设置因校而异;校际必修课程共性较强,具有学科化、专业化倾向;选修课程学分受限程度较高,模块设置梯度性不足。从课程设置深入考察课程实施效果,利用学生自传文本资料和本科成绩单分析发现,“功利化心态与宽松式考评的契合”“非需求性知识对学习动机的抑制”和“单向式教学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反映了学生主观学习感受;而在客观学习成绩表现方面,通识选修课成绩呈现虚高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通识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制度设计和通识课程师资培育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