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3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的自我对话。在课堂上,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92.
课程作为文化资本反映了谁的文化资本在起作用、文化资本是怎样传递的、以及其合法化的课程权力的行为魔力。课程话语生产场域的权力、利益与不平等的本质赋予了其封闭的特性,并在生产、传递与转换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区隔。建立合理的话语生产的利益分摊机制、构建主体互动的平台和赋权增能实践的话语生产场域是规避其区隔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3.
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课程研究在不懈的探索中,从依附走向了独立。深化了旧有的研究路向,开辟了新兴的研究格局;探讨并构建了课程理论体系,重建了课程概念,拓展了课程研究范畴;密切了与课程实践的关系;集中探索了课程现代化、课程改革、课程形态、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实验等问题,取得了课程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大陆课程研究将在自我批判和检讨中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4.
课程管理改革:中庸哲学的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哲学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与精髓,它所富含的管理学意蕴对我国现代课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中庸哲学的“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守经达变”等方面来探讨课程管理问题有助于深化关于课程管理的政策制定、模式建立等方面的认识,并为课程三级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管理的有效实行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5.
论生态主义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态主义价值观和伦理观为指引,以生态文化为根基,生态主义课程形成了和谐、联系和发展三大设计理念,致力于实现推动自然生态的良性演化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的生态化发展和推动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6.
课堂教学的“场域”是文化、心理和政治因素相互制衡的复杂统一体,不同的权力交织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公平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是产生课堂不公平的因素之一。反思教学是实现课堂公平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通过深度理解常识掩盖下的实践假设,尝试从“他者”的视角来分析现实问题,获得对教学实践的深度理解是反思教学有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7.
为了更有效地应用信息与通讯技术(ICT),英国教育和技术部(DfES)于2005年发表了《运用技术:转化学习和儿童服务》,提出了六条优先权,构建了每一条优先权在学校、16岁后教育、高等教育、儿童服务等方面的目标行为体系,并重视配备相应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养分的充分汲取和实践的转化创新。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优先发展、教师为本、立德树人等内容深刻映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教兴教、尊师重道、以民为本等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谋划教育蓝图,在社会联动发展中定位教育坐标和以系统改革思维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9.
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麦克唐纳甚至认为:“课程理论是教育理论的实质。”课程理论的本质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课程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往往敏感地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各种要求。当代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改革,无一例外地是从课程改革入手的,而课程改革的成败,又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课程理论作为它的指导。一个人如果不进行哲学思考,他就不能深刻地洞察课程理论的许多重大问题。自本世纪以来,西方课程理论变幻莫测,课程改革呈现出“钟摆”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的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200.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理解教学已引起国内外教育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 并开始进入课堂教学领域。理解教学主要有反思型理解和对话型理解两种实现形式。反思型理解是以反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主要表现是师生的理解自我;对话型理解是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表现为师生对话式理解、生生对话式理解和生本对话式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