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10余年来,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管理出成绩,管理育人的角度,结合本校办队的实际,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与努力方向,以期1997年与“世界大运”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32.
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演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过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适应我国国情,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健康第一,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并逐步完善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3.
“绿色奥运”理念的内涵与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之一。绿色奥运理念的核心在于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的理念应延伸到赛场内,使赛场内外都达到“绿色”,进而实现绿色体育,实现体育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功能和理念,谋求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聂秀娟  项立敏 《精武》2012,(30):93-94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较在奥运会筹办期和奥运后期课程开设不多、效果不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校方重视不够,课程难以开设;专业教师不足,培训不力;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料缺乏;后奥运期,时效性缺失等。在奥运会筹办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奥运历史知识教育为主,而后奥运期,应以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宗旨、理想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教育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手段,使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  相似文献   
3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专家咨询、比较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体育本科专业存在的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雷同,专业口径宽窄不合理,专业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探索调整专业设置、以体育大类招生,进行通识教育。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和需要,分层次、选方向培养,确立新型培养目标,实施“平台式教育”的新模式,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及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体育专门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主要从休闲体育概念、特征出发,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社会学的视角,系统地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的动因进行分析。休闲体育能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学习与形成,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并对提高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7.
关于徐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会对其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文章进行整理,并对徐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文章对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将养成教育融入到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新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法对于健美操选修课与其他项目有机结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把健美操有机地加入到其他项目中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表现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提高其他项目的趣闻性、并及时地宣传健美操,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健美操这一个项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学生体质连续二十年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对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体质的综合因素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