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面向终身学习的u-Learning框架:城域的终身学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日益成熟的泛在学习(u-Learning,Ubiquitous Learning),为建立面向终身的学习体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此,需要首先解决如何在泛在技术可达的城域建立u-Learning学习环境并开展终身泛在的学习实践的问题.本文以"面向终身教育的泛在学习(u-Learning)模式及其应用研究"为背景,通过对u-Learning的国际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包含u-Learning支持模块的面向终身学习的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案,对支持u-Learning的学习资源、服务及其门户进行了设计,分析了u-Learning的技术框架和学习环境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在泛在技术可达的城域发展u-Learning的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22.
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一种协同学习实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学认为一定的外部控制可以使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产生有序相变,协同学习理论认为多场协调的协同学习是学习系统的全新学习状态。基于上述二种理论,本文首先指出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是一种实现学习系统有序相变到协同学习状态的外部控制技术,其次提出了如何设计、使用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以使学习系统有序相变,之后,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具体样例以引领后续研究工作,以实现利用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达到知识建构与行为养成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3.
新的媒体,不仅能够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提供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为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展示的舞台。该文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介绍了蕴含其中的新教学理念,体现了对技术作用于教学问题的理解,围绕网络课程,可以开展基于行动的学习,在行动中掌握如何将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24.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国的五年历程,正是因其独特的项目文化,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本文首先对文化及项目文化进行了分析,将文化的体现概括为理念、行为及制品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进行了文化反思,描绘了未来教育项目在理念、行为及符号三个层次所体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5.
<正>教育评价在教育发展中有着指挥棒的作用。当前,对于学习的测评已不再局限于单向的、静态的、传统的评价方式,而是更加关注情境化、过程性的评价。基于场景的测评(Scenario-based Assessment)作为一种能够全面评估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行为表现的测评方法,在“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测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提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洞见,还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6.
首届全球ET学术峰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对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总结了会议内容并对目前教育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信息化应用的效益值得质疑:中小学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城域网登录情况令人失望…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应用所遭遇的瓶颈,如何破解瓶颈、获得效益,是教育技术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机构的统计,截至2002年…  相似文献   
28.
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驱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追求,促使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诞生,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文章在分析教师在线共同体学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该类共同体中驱动学习的六项因素,通过分析两个比较成功的学习共同体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论证。  相似文献   
29.
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扩散研究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对其在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仍在探索中。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规模化、常态化应用,本研究以TOE理论为基础,从教师的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深入剖析技术、组织和环境三大维度的各因素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采纳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流压力、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安全性、相对技术优势、组织准备、管理者支持是影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兼容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纳扩散没有显著影响;从人口变量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性别、教龄和所教学段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纳扩散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学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采纳扩散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创新扩散的机制以及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政策要求,提出了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进一步采纳扩散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一、抓好创新教育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我国教育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我们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