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21.
22.
人的生命节奏是构造“主体之美”、感受“客体之美”的基础,因而也是现代美育应该研究的重要概念。综合节奏感的培养,是现代美育的现实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23.
阿西效应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效应又称阿西效应,是因社会心理学家阿西 (S· Asch)的一个著名实验而得名。这个实验就是群体压力实验。实验中有 7人作为被试,其中第 1人为真正的被试,其余 6人为阿西安排的实验助手。实验者每次给 7人呈现一组卡片,共 50组,每组两张,一张画有一条标准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其中只有一条同标准线一样长,要求被试判断哪条线与标准线一样长。开始判断时,大家都选择了同一条比较线, 6号被试很容易地做出了正确判断。在第三次比较时,实验…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了在初中开设教育戏剧活动课的背景、课程设计计划与实施过程以及对尝试过程带来到启思.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初中开设教育戏剧活动课具有可行性,学校、老师、学生能够接纳,并积极参与,对学生释放情绪、增进交往和激发创作力具有很好的拓展作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
马利文 《中国教师》2011,(17):19-21
戏剧教学法(Drama—in—Education)的提法起源于英国戏剧教育学者希斯考特(DorothyHeathcote),她曾以此词来形容自己的戏剧教学模式。其教学原理、目标、形式、方法等内涵丰富,涉及浓厚的人文教育、跨学科学习和艺术教育等层次教育目标。Drama—in—Education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被学者译作“教育戏剧”,这种教学法是通过设计和规划的戏剧程序,由教师在课程中,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建立群体参与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激发创造力的潜能与合作精神,来丰富课程的内容、愉快地经历实作的过程,并促进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教师以戏剧的手段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即兴表现,教师亦即兴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6.
阿西效应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新的子栏目《经典故事》从本期起将陆续刊登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原理(结论)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意义,以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这门科学。欢迎您的关注,期待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27.
咏竹诗作为咏物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轻视的价值和地位。本文探讨了咏竹诗的出现于齐梁时期的原因,南朝咏竹诗的审美特征,及其对后世咏竹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 从校长到教师,从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到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日渐加深的社会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感受到了很大的职业压力,并且表现出各种各样不适应的反应:他们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动不动就会对学生大发脾气,不能很充分地备课,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丧失,情感变得疏离和冷漠,与同事和学生之间产生很大隔阂.  相似文献   
29.
马利文 《文教资料》2007,(34):58-59
《倩女离魂》作为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之一,以离魂这一特殊情节的创作成为区别于其他三大元杂剧,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元杂剧《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但又不拘泥于《离魂记》所叙述的内容,它巧妙地结合元代特有的社会思想背景,在人物塑造、情节开拓、结构关系等几个大的方面作了合理的创造,使《倩女离魂》焕发出与其他三大爱情剧迥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如何实现"要我学"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我要学"的主动获取知识之间的转变,是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通过连续两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究性教学实践尝试,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