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正>传统的集体教研一般是一种集会式的群体研讨。在这个群体研讨中,常常是“石本无火,相激而生灵光”。人们在这种情境中,直面交流、感染和熏陶,会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们倡导情境  相似文献   
12.
走进教室,我们常常能看到两种课堂:一种是“故事”课堂,一种是“事故”课堂。在“故事”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智慧碰撞,发展思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成长经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己任,巧妙引导,促成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认识,将一节课演绎成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故事。在“事故”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强硬要学生接受自己教学意图的思维绑架。教师“套路”学生,学生一味迎合教师,课堂呈现的是“伪学习”“伪建构”。  相似文献   
13.
马志响 《师道》2024,(1):31-32
<正>“无生上课”有着规模小、时间短、节奏快、容量大、教师参与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在很多地方的教师招聘、选调、基本功大赛、教学能力测试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甚至一些地区两年一度的学科评优课也选择了这种简易的模式进行。作为参与过这种“无生教学”赛课的评委,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评优课模式能否真正公平、公正地体现教师的教学实战能力和业务素养?能否全面地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但一些教师虽有演课之才,却缺少互动课堂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法宝”之一,它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它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沟通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学生共建“心桥”,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22日,师生称其为“三嫂”的82岁普通老太太袁苏妹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这位几乎不识字、从29岁到73岁一直在香港大学宿舍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的老人,在颁授仪式上第二次用广东话宣读“颁奖词”后才听懂:为了表彰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爱搭桥     
马志响 《班主任》2012,(8):31-32
正从教多年,见过很多由于家庭原因产生各种问题的孩子,锋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嗜赌成性,6岁时,锋被养父母从四川老家接到徐州。虽然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他的心总是冰冷的——他想念自己的亲生父母,却又对他们耿耿于怀、怀  相似文献   
17.
在绩效工资背景下,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中层干部职数,某地教育局于暑假依据规范后的学校中层职数比例对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申报、竞聘调整工作。在得知竟聘消息后,学校领导开始通知、动员手下的原得力中层干将或骨干教师参加申报、竞聘。可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8.
马志响 《班主任》2013,(2):59-60
在一所学校支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本该上课的时间却总有几个学生在劳动:忙碌地打扫卫生区,清理垃圾池,打扫厕所,满校园里捡果皮纸屑……我心生疑惑:为什么这几个学生总在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教室之外?为什么他们见到我总是一副很窘迫的样子,慌忙走开?我越发好奇,想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9.
因为节目太多,学校组织的"清明诵诗会"已经超时二十多分钟.其中有一个由八名学生参加的节目获奖了,为了节省时间,颁奖时我只为领颂的学生填写了奖状. 活动刚结束,班主任张老师满脸愠色地找我说:"为何不给参演的另外七名学生当场颁奖?你没看到领颂雄赳赳、气昂昂、神气活现地登台领奖时,台下的七名学生在黯然神伤吗?如此厚此薄彼,很伤孩子自尊.快去看看吧,孩子们正在班里痛哭呢!"  相似文献   
20.
在执行力建设大行其道的今天,学校领导都喜欢高度的执行力甚至是绝对的执行力,而不喜欢教师在工作中有异议、有疑问、发牢骚,喜欢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严格执行,而不喜欢疑问满肚、牢骚满腹、想法甚多的教师。可是,校长是否认识到"牢骚"也是一种管理信号,一种很重要的管理资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