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1.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创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它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使人从一种几乎"无"的状态中达到高境界的"有".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理由     
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曾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了题为《文学的理由》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作家也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更为敏感,而过于敏感的人也往往更为脆弱。一个作家不以人民的代言人或正义的化身说的话,那声音不能不微弱,然而,恰恰是这种个人的声音倒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13.
读是阅读教学的支点,有效的诵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前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诵读的不同方式,指出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作用。范读,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齐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品读,再现诗文意境;跳读,把握文本脉络;指名朗读,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把书读好。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学生才能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14.
应鸿晖  高行 《传媒》1999,(5):37-39
走进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的办公室,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堆满了各类报刊书籍,仿佛步入了一个小型的图书室。在这种书香扑鼻的氛围中,我们就党刊与市场的  相似文献   
15.
高行翠 《考试周刊》2009,(40):232-232
水彩画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系教学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培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质量,影响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文作者从掌握步骤、认识色性、熟悉水性、把握时间、激发创造、学会欣赏等几方面对水彩写生创作教学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行雨 《考试周刊》2012,(66):35-35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思想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关注文本内容,关心考试的重难点,而人文性已沦为生硬的锦上添花的东西。结果学生书读了不少,但人文思想没有多少改观和提升,甚至于有人认为语文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语文这一学科之所以处于这么个尴尬的地位,很大程度是因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思想应成为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17.
验证几种有机复混肥在人参生产实践中的前期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制订人参肥料施用梯度试验,对几种产品进行田间实践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供料议论文,已成为语文高考及备考的可塑题型。尽管如此,写作成功率仍然不高。具体表现在:一、不会审题。1.不会提炼观点。作者往往只对材料进行单调的定势的分析,不会运用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不会抓关键句。2.不会确立论点。有的肤浅空泛,似是而非;有的出论陈旧,老生常谈,大同小异;有的不会切题,牵强附会,煞有介事。3.不懂步骤。不会引述材料,不知详略;不会分析材料,不知材料与周边关系疏密;不会论证,往往是对所给材料不甚重视,或轻描淡写,或压根另起炉灶;有的不会提希望,发号召,不会照应材料,强化观点。如何克服这些毛病呢?首先要读懂材料,拎出主旨,提出正确观点;其次,搜集和整理材料,列出提纲,力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明确写作要求,注意选用恰当的写法,力求行文得体合规。特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难上,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很少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美。因此,改进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把写作与评讲的权利交给学生。袁源老师的《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一课,引导学生贴近观察、贴近想象、贴近自我、贴近主旨,从而让作文拥有了"真性""活性""个性""灵性"。  相似文献   
20.
我站在半山腰,看见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像一把红色的扇子,一点也不耀眼。很快,太阳已露出大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