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往好处想     
几年前,国家决定,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现在,大中专校园里,60分万岁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代之而来的是学子们的勤勉学习、谋求发展。但是任何一件好事,任何一项好的政策,既可以从正面理解其积极意义,也能够从负面思考其消极作用,本来,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辩证法。可是,有的人偏偏好从负面认识事物,结果,任何一件好事或一项好政策,在他们看来,总是弊大于利。当前,有的人对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就是这样理解的。他们抱着老观念不放,用旧体制下“大中专毕业=铁饭碗”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32.
黄行福 《师道》2005,(8):12-12
“我知道。我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不讨领导喜欢的老师。我死了同样也是一个会让领导头疼的老师!”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人,一个从教26年的老教师,在留下如此冷漠与愤恨的遗言后服毒自杀。永远地离开了校园。悲剧的主角是江苏江阴长泾某小学6年级的数学老师吴语(化名),她的遭遇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3.
奥运会刚结束,但国人对奥运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仍然在谈奥运、议奥运,乃至期盼2008年的北京奥运。谈得最多的,自然是“金牌榜”,特别是中国人在金牌榜上位置的变化。于是乎,谈奥运就直接变成为谈金牌,谈名次,奥运也因此而变成金牌了。  相似文献   
34.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黄行福语文教育的本体论是关于语文教育的存在问题,致力于探求语文教育存在的最普遍、最高的本质,对于深刻认识语文教育的本质,开发语文教育的资源,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5.
一 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现象,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南非、巴勒斯坦等,校园暴力事件非常频繁,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在我国,校园暴力也并非今天才出现,但近年来有日益频繁、日益严重之势,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当前中小学暴力事件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对策。 当前,在一些地方,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尽管  相似文献   
36.
【片段一】感性的语文味(《鱼游到了纸上》王崧舟)(在学生找出了课文中七个含有游字的句子之后)师: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现在开始。(朗读)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  相似文献   
37.
黄行福 《教书育人》2011,(10):20-23
她是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心完小一名教师。15年来,这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一颗爱心、耐心,书写着自己普通而平凡的人生。她用自己的实践,诠释着一位农村教师的辉煌历程。她,就是刘永凤。农村的教育是落后的,没有雄伟的高楼大厦,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面对的,只是一群拖着鼻涕上学的农家孩子,和一群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刘老师凭着她的一颗不急不躁的教育之心,把一群懵懂的农家  相似文献   
38.
第一种:赞美式.这是一种以赞美上课者为主要目的的评课,主要表现为一味地说好话,一味地赞美.  相似文献   
39.
乡村教育,应该是最富有诗意的风景,但现在,有多少人愿意领受那份诗意的淳朴……乡村教育,最能够考量出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与价值取向,但现在,有许多的人,可能都愧对这份质朴与厚重……  相似文献   
40.
教育的真谛     
黄行福 《师道》2003,(5):37-37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竞相注释,说法各异。潘光旦先生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我个人认为,潘先生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其一,学校犹水。水乃鱼之生存所必需。鱼一离开水,意味着死亡。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的场所。没有学校,便没有现代教育。如果潘先生只说到这一层,还不算睿智。潘先生的睿智在于,他说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学校是师生自由探索,自主追求的地方。因为鱼儿在水里是自由自在的,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