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9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81.
教师的受教育需要是教师教育发起和变革的逻辑原点,是链接教育生活与教师教育改革活动的纽带。在当代,受日益复杂化的教育生活所驱使,教师受教育需要日益分化、深化,推动着教师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发现、关怀、满足、提升教师的受教育需要,走精细化教师教育改革之路,是当代教师教育的使命所系。  相似文献   
182.
具身学习是根治教师教育效能低迷的一把利器,涉身性、情景性与生成性是教师具身学习的显著特征。相对离身学习而言,教师具身学习是实时感验、身体会话,是一个自然连续体与统一体。它的诞生开启了教师学习,包括动力、方式与机制在内的一次系统重构运动。动态地分析,教师具身学习是由情景压力驱动、身体感应发生、经验体验获致三个关键环节构成的一个链环。在具身学习理论框架中,"情景创设-身体卷入-互动交感-知觉反馈"将成为现代教师学习的新流程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3.
教师专业成长力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引发教师成长提速的根本原因,其首要类型是专业学习力。教师专业学习力是指那些在教师专业自我与教育环境交互作用中驱动、促进、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力系。教师学习力由学习原动力与学习操作力两部分组成:前者指教师专业学习的内驱力,后者包括教师的理论吸收力、经验借鉴力、情境理解力和问题研究力等。每一种教师学习力都包含着一些具体学习力类型。  相似文献   
184.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的人、事、物在交互作用、多边互动中生成的一种文化生态和精神场域.高师校园文化通过润泽专业精神、催生专业认同、诱导专业情感、范导专业行为、移植专业经验、催生专业个性等方式参与着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进程,成为其完成职前专业发展的基础性教育资源.建立育师型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生态,凸显其教师教育主调,是高师院校有效利用校园文化的育师资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5.
教育仪式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种具有时空特定性、高度程式性、象征意义鲜明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强化师德和教师的社会关系以及凝聚教师群体的多种功能。教育仪式由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组成,其创建包括形式与实质两个环节。重建教育仪式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包括旧仪式改造、编排方式改变、展示重点修改、象征意义改写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6.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是“好”生活的衍生物与基调,是对具有卓异品性之人的一种奖赏。言说幸福的妥当方式是意蕴揭示。而非概念界定。幸福的呈现是与好生活的“暴露”过程同步的,是人的卓异品性吸引来的,要成就学生幸福,教育活动应该诉诸于对学生理想的引导、关怀能力的培育、卓异品性的造就等行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7.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教师教育是一种资格教育,一种专业教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就是这种教师教育观念在实践中的展开和显现,故称之为专业型教师教育当之无愧。所谓专业型教师教育,就是指那种以专业教育观念的习得和专业自主权的赋予为前提,以专业教育组织、专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为依托,以造就能够胜任教育工作特殊需要的专业型教师为使命的教师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88.
对专业型教师教育问题的综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师教育是专业型教师教育。从颁布《教师法》以来,这种教师教育以对国外教师专业化建构模式的本土化移植为起点,经历了从对“专业”的界定到教师专业化理论成型、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拓展到基本理论夯实、从对教师专业化的质疑到新教师教育范式在望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89.
育人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灵魂,《意见》的精髓就是要用立德树人的主旨来为现代学校课程“还魂”.以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立体化、综合化、系统化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蓝图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三新”上,即课程与育人关系的新思维、课程功能的新定位与综合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0.
分数与素质之争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延伸的一条内线。生活直观和大众教育哲学告诉我们:分数就是素质,分数具有素质显示功能,素质需要分数的标尺。分数的诞生引起了素质观的变迁,深化了人们对素质的认识。当代素质观应建基于“新三论”——素质一环境协同论、素质自生论、素质单维测评论,它们为沟通分数与素质提供了一条通道。分数所代表的学习素质,“追分行动”对人的素质的诱发和滋养都说明了一点:分数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