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研发模式选择的集群企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与研发的投入水平有关,还取决于采取何种研发模式。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研发外包三种,基于浙江省绍兴市14262份问卷的调查与分析,实证研究了这三种研发模式对集群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进行研发的集群企业竞争力水平明显高于无研发的企业;三种研发模式对于集群企业竞争力的子能力影响各异,其中进行自主研发的集群企业,其竞争力水平明显高于采用其他研发模式的企业;有条件的企业应该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和研发外包为辅的研发格局。  相似文献   
22.
综合运用词频统计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国外2001~2010年发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LIS)领域主要学术刊物从认知视角展开的关于信息行为研究的733篇论文为样本,对其摘要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析出了本领域研究的4个主要子领域和3个相关问题,从整体上勾画了认知视角信息行为研究的全貌i通过对共词网络中心性的分析,检出了十年来认知视角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3.
首先利用DEA-BCC模型测度了我国31个省域2007—2011年RD效率,再使用Moran's I指数值验证了RD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最后基于SLM模型分析了RD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7—2011年间,我国各省域RD效率呈现全域上的集聚特征,局域上的溢出效应;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额、国际贸易额、人力资本等对RD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市场垄断程度对RD效率产生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24.
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效应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二者的共生演化模型,并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共生演化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特定区域(城市)空间内,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不仅存在互惠效应,而且还存在相互排斥的挤出效应;(2)(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制造业,但不完全受制于它,尤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主导性;(3)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演化路径由二者的互动效应决定,二者的互惠效应越强,区域(城市)的整体经济容量就越大;(4)地方政府应致力于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并在都市圈经济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  相似文献   
25.
于斌斌 《未来与发展》2011,(12):102-106
本文着重研究长三角高端人才集聚的理论支撑、问题所在和机制创新,并且提出了四大理论支柱,指出了亟需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即理念革新、制度变革和结构调整。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五项机制创新,力求突破瓶颈性壁垒,切实推进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集聚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6.
利用硅谷-北京风险投资集群转移的案例,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产业集群式转移中新集群网络的构建及其演化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群式转移中新集群网络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原集群网络的渗透和本地企业网络的嵌入;转移企业的网络位置、经验及其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对新集群网络中的网络关系有显著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移企业会逐渐由保留原有集群网络关系向嵌入本地网络关系演化。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转入地政府和企业如何承接集群式转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
于斌斌  余雷 《科研管理》2015,36(4):30-38
集群企业是集群创新的微观基础,而合理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是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动态决策机理,并以绍兴市5个全国百强产业集群的201份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需要在企业规模、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正确考量自主性创新和合作性创新的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决策;(2)新产品更新率、与供应商或销售商的合作程度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3)企业竞争程度、企业自主品牌和企业规模可以显著促进选择自主性创新的集群企业创新能力;(4)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本地物流效率与选择合作性创新的集群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9.
基于双边网络效应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介入专业市场的最优定价模型,模拟电子商务在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服务水平、网络外部性及转移成本等因素对电子商务平台介入专业市场最优定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通过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选择的供应链整合模型,分析了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相互融合的微观机理,并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实证性检验与拓展性分析.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市场风险的增加,市场经营户和采购商都倾向于降低批发价格,但只有采购商能从中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而经营户的预期收益会减少.实证研究也证实: 专业市场的价格优势虽能提高双渠道融合程度,却只能给采购商带来显著的融合绩效.同时,经营户和采购商都期望通过增加电子商务运营投入来扩大网络市场规模,以此从双渠道融合过程中获得规模报酬递增的预期收益.市场交易效率、金融支持和政策优势与双渠道融合显著正相关,而实体运营成本增加、采购规模扩张以及传统业务与电子商务冲突等因素会使双渠道融合产生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