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刘源远  刘凤朝 《资源科学》2008,30(9):1300-1306
反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新古典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内,采用中国1985年~2005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关系,运用索洛余数方法计算了考察期间中国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依据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估计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减量、增量和反弹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存在下降趋势,说明提升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已成为能源有效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手段;②1986年~2005年中国总体的平均反弹效应为53.68%,说明不能仅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解决能源约束问题,适当的能源政府管制手段是有必要的;③西部地区的反弹效应最大,其次是中部,最小的是东部,而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源消费减量效应则相反,因此要彻底解决能源约束问题,需要关注和重视中国区域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2.
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观分析和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定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的基本依据。本文对东北三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省评价,并将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其间的优势和差距,试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对策设计和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刘凤朝 《软科学》1991,5(4):43-50
<正>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结构的转换,或者说是经济结构由初级状况向高度化的过渡,多方面的研究表明,经济结构转换的根本动力是技术的进步,因此,技术进步也就成了人们研究经济发展、标度经济结构的重要参量。然而,以往的研究更多地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去定位和标度经济结构,而忽视了经济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制约和影响。实际上,由于在不同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4.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二十年来,技术市场的开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7年至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技术购买及网络嵌入变量引入区域知识生产函数,基于我国2006-2010年省际技术市场交易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省际技术购买、网络嵌入与区域专利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研发投入、知识存量等要素相比,省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产出未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2)技术交易网络嵌入的凝聚力机制对区域专利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而网络嵌入的结构对等机制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各区域主要通过模仿网络结构相似区域的创新行为获取知识溢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及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6.
在阐明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和深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界定并测度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和深度变量,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企业创新绩效方面考虑,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存在一个最佳规模;(2)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的深化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7.
基于专利的美国技术创新领域分布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朝  傅瑶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13,31(7):1086-1092
建立"时间-领域"分析框架,使用专利产出数据分析美国国家技术创新领域的结构演变(1963-2008年)。首先,运用排序-频度和集中度方法分析技术创新领域分布结构演变,结果显示美国技术领域分布逐步向少数技术领域集中,近年来维持"5-55"的基本格局,即排序前5位的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约占美国所有发明专利授权量的55%左右;其次,根据专利总量和相对增长率等指标分析技术创新领域时间分布结构,将技术领域划为主导-成长型、新兴-成长型、主导-成熟型、萌芽(衰退)-滞长型四种发展模式,其中主导-成长型和新兴-成长型的技术领域发展不稳定,主导-成熟型技术领域发展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8.
使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定义的专利发明人和所有人信息,建立了一个3×3的分析矩阵,依此识别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实现模式。基于该分析框架,以德国、日本和韩国1980至2009年数据为例,分析典型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模式,并特别分析了中国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提出促进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9.
趋势分析与ICP关联分析是专利分析的两个重要工具,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能够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以ICT产业为样本,对该产业专利申请量最大的20个子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关联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对重点技术领域进行趋势一关联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识别ICT产业核心技术领域,探讨我国企业的研发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