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1.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概念与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近30年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状况,分析它们与贵州省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0-2010年,贵州省人口数量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多,耕地压力指数(K)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值均低,耕地压力巨大,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严重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是其耕地质量差、人均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石漠化生态问题的治理,增强对土地资源调控,促使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效应。结果显示:村民感知到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交通,但也减弱了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旅游活动对社区主要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景区空心化,景区管理重经济效益、轻文化保护,景区都市化严重,村寨民族文化同质化、商业化特征突出。因此,需要认清西江苗寨这种功能变迁的利弊,因势利导地处理好村民“二重性主体”特征,加强旅游开发中的村民参与,提高村民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意识,创新、优化旅游开发管理思路与目标,促进西江千户苗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蔡运龙 《资源科学》1999,21(5):37-41
中国西南喀期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对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分析了高校地理教育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指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有待改善,学科根基有所削弱,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课程体系尚待革新,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师评价标准错位。从科学研究前沿、国家发展、地理教育、咨询业兴起等方面展望了对地理学的人才需求,进而提出关于高校地理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和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惠远 《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43-143,146
电气火灾是社会的产物,电气火灾的发生及损失,与客观环境及人类社会活动有复杂关系,受到众多复杂的客观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火灾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是在宏观方面对传统研究的补充,本文根据我国电气火灾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了电气火灾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气候条件、地貌类型、地表基质、土地开发史、交通网络与水利设施布局、经济形势与政策对海南岛土地利用的影响,据此指出未来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是:1、继续发挥热作优势;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4、更多地服从市场倒导向;5、贯彻“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17.
蔡运龙 《资源科学》1990,12(2):38-46
一、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土地类型是根据土地全部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结果。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目的,对有关的土地性状作出分析、判断,以便明确合适的土地利用种类。二者都把土地看成综合体;二者都采用了分类的逻辑方法,因而同样遵循土地分类的一般理论和原则。但二者又是有所区别的,土地类型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被人类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汪涌  蔡运龙  蒙吉军 《资源科学》2007,29(3):177-182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地质与量的动态平衡、制定调控政策与措施、合理进行经济发展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今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口径的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所选取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相去较远,存在着统一性、连续性和可对比性较差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探索耕地流转驱动力机制研究范式,是土地变化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挑战,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市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官厅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如何在保证官厅水库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北京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所需的水资源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官厅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来探讨其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分析官厅水库流域198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并结合库区实际情况,本文量化了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与反馈,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了生态补偿标准,并分析了4种生态补偿方式,即资金补偿、政策补偿、产业补偿和智力补偿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未来将通过情景分析法量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提高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贫困山地的生态重建:区域范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喀斯特山区的贫困与环境退化的现状,提出了喀斯特山区以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人类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重建战略,其核心是整体人地系统的生态优化。基于所提出的生态重建战略构想,本文以贫困和环境退化均很典型的贵州织金县为区域案例,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针对土地退化为主要形式的环境退化,确定以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为该地区生态重建的主要内容。并且采用目标规划模型,针对不同的工农业产出要求,对土地配置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为该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生态重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