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44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在高职高专ESP的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其实际教学情况,讨论了高职高专ESP的教学属性和教学原则。这些教学原则针对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具化为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师资准备和教材开发几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实施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2.
杨方收 《文教资料》2011,(7):114-115
经验功能主义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继帕森斯之后建立的新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流派。默顿在对以往功能主义理论缺陷的揭示和批判基础上,建立起用以指导经验研究的功能分析范式,使传统的功能分析方法从一团模糊的取向变成了可以用来指导经验研究的精确的概念范畴体系,从而把功能主义推到了新的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03.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王彦收 《考试周刊》2012,(80):111-112
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具有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落实的双重意义。随着社会建设速度的加快,群众体育随着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得到长足的进步。广大城市居民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社区环境为依托,蓬勃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5.
杨双 《考试周刊》2012,(92):19-19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这种变化要求职业教育要结合社会需求及岗位需求,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6.
聋校语文教学在突出其自身特殊性的同时,还必须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使耳聋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语文教学确实得到提高,其言语及行为缺陷确实得到补偿.尽量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机会,充分挖掘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7.
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某种措施,把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推向高度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8.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为清算日本侵略者的罪行,1945年9月11日,远东盟军最高司令部下令逮捕以东条英机为首的39名战犯。9月12日,东条英机开枪自杀未遂,10月7日逮捕归案。10月2日,盟军又下令逮捕59名战犯,6日再逮捕9名。这些战犯关押在东京巢鸭监狱内。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论断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充分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于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指导意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应该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破除一些思想困惑,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10.
论道德回报     
道德崇的是奉献,新时期谈道德回报是不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社会上广泛推行“道德银行”载体,加强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作者通过对“道德回报”的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回答新时期倡导“道德回报”的必然性,探索公民道德建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