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意义】鉴于参考文献在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基于关联规则的期刊论文参考文献分析 研究。【方法/过程】以《控制与决策》的论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 XML技术实现数据结构化转换,运用关联规则方法 从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相关性、主题分析和来源期刊相关性展开研究,探究期刊参考文献之间隐含的相关关系。【结 果/结论】研究发现,作者之间存在不对称的合作和同被引相关性,参考文献引用能够支持目标期刊论文主题的研 究。同时,参考文献来源期刊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时间性因素影响不强。研究结果能为论文写作和刊发编 辑等过程提供相关的决策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升级,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特征.技术能力按照演化维度可分为技术仿制、创造性模仿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技术创新模式决定于技术能力,要与之相适应才能取得最佳的创新效益,按照技术创新的自主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简单仿制、模仿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三种层次.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质上是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形态不断演进的过程.最后研究了广州某公司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开放创新、联合开发、知识吸收已成为创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关注焦点。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探讨了企业吸收能力的概念内涵,提出了过程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的组成与结构,并通过问卷调查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过程视角下的企业吸收能力是一个含有三阶维度的复杂概念,即其描述知识处理功能的一阶因子与描述组织学习过程的二阶因子存在递归关系,并且三个二阶因子还可以收敛为一个更为高阶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机器学习发现影响学者知识创新绩效的复杂非线性特征组合,能提升学者绩效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201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1409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学者获得项目前在web of science 刊载的14 819篇论文构建学者科研合著网络(个体网) 927个。考虑知识创新绩效的滞后性,采用学者获得项目后发表的20 824篇论文及其91 968篇被引论文,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期刊分区表等多源异构数据,使用K-Means聚类将学者进行群组划分,得到特征均衡型、环境驱动型和合作创造型三类学者群组,运用决策树CART算法挖掘不同类型学者知识创新绩效的潜在决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 知识创造具有普适性,它是促使不同类型杰出学者达成高知识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2) 杰出学者应根据内外部综合条件配置科研合作关系资源,尽量避免封闭式发展路径与合著者过多导致的“规模不经济”;(3) 在不同类型学者群组中,存在影响知识创新绩效的不同特征组合,为杰出学者达成高绩效目标提供个性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学科交融和知识碰撞的时代下,期刊作者合作网络特征对组织内部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影响,其研究结果可以为科研人员组建高效合作者或团队成员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尽量避免因感性认识进行成员选择给团队创新绩效造成的负面影响。鉴于数据科学在当今时代的影响力和价值性,文章选择以“数据”为研究主题,收集了2008–2018年期间刊发的17万篇中文期刊论文,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了766个相对稳定的作者合作网络,解析每个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利用聚类算法对网络结构特征数据进行聚类,进而获得具有近似网络结构特征的簇。与此同时,对具有不同代表性特征的网络簇使用CART决策树算法挖掘和分析其潜在的决策规则,以此来反映不同网络结构特征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 科研人员应加强合作共赢,尽量避免封闭式的科研发展模式。② 高绩效科研合作网络内部至少需要一位科研水平较为突出的带头人作为网络内部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的枢纽。③ 网络规模的良性扩大也有利于网络内部整体创新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分析我国学位授权点的区域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归纳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五种形态,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若干有利于推进我国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优化和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理性行为理论,借鉴两栖模型,构建一个整合模型,分析技术接受模型的两个维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以珠三角地区的449家制造型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创新对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不仅对管理创新有正向直接影响,还正向调节管理创新与成长绩效的关系;感知有用性对管理创新与成长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但对管理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创新活动总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基于合作对象差异,将企业外部社会联系分为供应链联系、竞争对手联系和知识生产服务机构联系三类,并运用180份珠三角企业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探讨它们与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果发现,供应链联系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正向线性影响;竞争对手联系与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而知识生产服务机构联系与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存在倒“U”关系。研究结论为企业在实施和管理破坏性创新活动中如何有效利用外部社会联系提供实证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林春培  庄伯超 《科学学研究》2014,(4):622-630,638
基于创新内部促进者的视角,借鉴两栖模型,构建一个整合模型,分析家长式领导对管理创新的影响。运用213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创新对组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仁慈领导不仅对管理创新有正向直接影响,还正向调节管理创新与组织效能的关系;威权领导和德行领导对管理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负向调节管理创新与组织效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关键代理人,其外部变革认知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已经引起实践者和理论研究学者的关注,但是其中的作用机理尚未探究清楚。基于战略变革的认知过程理论,构建“高管外部变革认知—能力重构—破坏性创新”分析框架,实证考察高管外部变革认知机会与认知威胁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并引入关系嵌入性理论,探讨政治关联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基于563家制造型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高管从外部变革中感知的机会,对企业能力重构和破坏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从外部变革中感知的威胁对企业能力重构和破坏性创新具有倒U型影响;(2)企业能力重构不仅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而且在高管外部变革认知机会与认知威胁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政治关联正向调节高管外部变革认知机会与企业能力重构之间的关系,政治关联水平的提升会强化高管外部变革认知威胁与企业能力重构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