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光端机包括光发射端机、光接收端机与它们之间的光纤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信息传输载体,它们具有传输容量大、距离远、保真性能好、抗干扰强、寿命长、维护量小等优  相似文献   
32.
高等教育法没有专门设置法律责任一章,但应对高等教育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有全面的认识:高等教育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化;国家成为高等教育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行政法律责任比例较大;高校、教师和学生权利的进一步明确,权利意味着责任。本文认为,在违法责任的实现方面,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追究法律责任的条件,拓宽法律责任实现的途径,要注重追究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并为加强监督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33.
一日去某校办事.未进校门就被吓了一跳:只见学校大门口恭恭敬敬地站着两位化着浓状、身披彩带的"迎宾小姐".仔细一看.却原来是学校的女教师.待忐忑不安地走进校园,只见各色彩旗飞舞.大红条幅迎风飘扬!放眼望去,操场上若干牌照的轿车依次排开,很是壮观! 学校本是清净祥和之地,怎么搞得像个市井大杂院呢?一问才知,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学校举办了读书节活动,邀请了各方人士参加并准备颁奖呢!恕笔者愚钝,这样的场景还真有点看不懂了.  相似文献   
34.
林萍 《中国教师》2009,(16):50-51
个性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养成和展现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它强调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依据合理的起点,根据不同的内容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进程、评价方式等,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基于“一对一”帮助学习模式.学大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35.
36.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37.
招标法指的成本价应该是企业个别成本。成本价不是用一个简单数学表达式能一次表达的 ,但成本价又是可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  相似文献   
38.
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发展时间比较短,其主要目标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管理理念接轨,利用有效的资源,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国际上推行经济效益审计已有多年,而国内银行业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经济效益的审计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商业银行如何开展海外分支机构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试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州学院2000——20001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发现在健美操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一定健美操基础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组合动作或健身健美操全套动作创编,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编能力、自学能力、拓展健美操专项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在健美操课中培养学生创编健美操能力的一些举措,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连续、长期终身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黎锦晖首创了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剧这一体裁,处处以儿童为本,为儿童着想,本文从审美方式的显层面和潜层面探讨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游戏精神;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探讨作品彰显的儿童游戏精神;最后从作品中的游戏精神来探讨作品的审美价值,以揭示黎锦晖作品何以在“五四”时期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