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5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黄翀  史磊  刘高焕  谢传节  沈镭 《资源科学》2014,36(2):252-258
综合科学考察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及社会发展的实地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或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作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核心成果之一,科学考察数据具有来源多样、存储分散、类型复杂等特点。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组织、管理这些宝贵的科学数据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享利用是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为例,利用基于元数据的多元数据集成技术和基于组件的系统实现技术,并在ArcGIS Server、WebGIS等技术支持下,设计并开发了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系统,可实现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的高效管理及异构共享,为探索新时期科学考察数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与社会需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③高协调度省区由点线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省份协调度增长最为明显,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省份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23.
王纲胜  沈镭  叶苹 《资源科学》2005,27(6):194-195
8月22日-23日,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场<水资源论坛--水资源与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48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科协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专门委员会主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曾庆存院士、成升魁研究员、夏军研究员为大会主席.会议特邀刘昌明院士、李佩成院士、成升魁研究员、夏军研究员和宋郁东研究员作了大会特邀报告,还有30余名学者围绕3个专题开展了学术交流,现按专题分别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山东、湖北、四川三省为例,探讨了地区自然资源优势的比较方法,着重分析了三省农业自然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的区际优势,并从组合组合、潜在价值及人均拥有量综合指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25.
沈镭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247-254,206
中国自然资源问题十分突出,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在数量和结构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对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呈下降趋势。与资源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未来10年内,中国的城镇化将加剧水土资源结构性紧张,导致关键矿产资源愈加短缺,并进一步降低包括粮食、水土资源、矿产资源等综合资源安全的保障程度。针对中国资源安全所面临的问题,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应对综合资源安全问题的根本战略选择。未来保障中国综合资源安全需考虑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法规政策激励、调整资源消费结构、加大科研投入、统筹国内外市场等措施,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恢复资源的生态功能,以进一步保障我国综合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26.
基于生态敏感条件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明  沈镭  钟帅  张超  孔含笑 《资源科学》2016,38(10):1962-1974
“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极大的去产能和生态保护压力。为促进矿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基于SPSS和GIS刻画了中国21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业产能格局、生态敏感区格局及其空间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矿业产能分布显著集中,47.29%的产能集中于22个资源型城市;②资源型城市整体生态敏感性高,综合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50.91%;③76.49%的矿业产能分布于II级和III级生态敏感区,矿业产能与生态敏感区分布不存在根本冲突;④30%的去产能目标假设下,到2020年预计削减矿业产能19.83亿t,生态避让效应达43.15%,125个资源型城市亟需去产能。其中煤炭、综合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产能削减量分别为9.55亿t、3.42亿t、2.39亿和2.43亿t;⑤建议按先南后北、先县级市后地级市原则分阶段有序调整矿业产能空间格局,科学合理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7.
钟帅  沙景华  沈镭  刘立涛  柯文岚  张超  沈明 《资源科学》2015,37(12):2421-2429
中国水资源问题表现为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严峻,而城市化过程是今后水资源需求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对水资源定价系统的改革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将3种水资源定价系统分别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城市化过程为模拟背景,比较了不同的水资源定价系统中水价变动、水资源部门间分配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变动水平。研究表明,在控制水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农业部门和城乡居民的用水需求增加,其它生产部门的用水需求减少,相对用水价格在不同系统中变化显著;不同系统对于GDP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对城乡居民的福利有显著影响,平行定价系统将使农村居民获得最高的福利水平;进一步改革的统一定价系统将使城镇居民实现最高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8.
沈镭  叶苹 《资源科学》2006,28(1):199-199
2005年11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山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经刘纪远理事长提议,本届年会首次设立了“资源学院院长论坛”,旨在为我国资源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的领导及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论坛共同促进我国资源科学的学科建设和资源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9.
沈镭  叶苹 《资源科学》2005,27(3):175-176
2005年4月7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了“资源科学前沿问题座谈会”。来自全国各重点院校的资源学院院长和教授20余人参加会议,山东师范大学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研究生列席会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和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教授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30.
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沈镭  刘晓洁   《资源科学》2006,28(3):9-16
资源流研究是资源科学在新形势下需要重视的新的学术视角,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比较零散,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资源流的内涵体现在复杂性、动态性和时空性3个方面。资源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系统、物质、能量、价值、劳动力等。资源流主要研究资源在进入社会经济系统后的变化规律,阐明资源流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揭示资源在社会经济运动中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资源流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分析、物质流分析、工业代谢、生命周期评价等。这些方法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资源流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未来资源流研究的重点主要有:按部门进行资源流研究、按地域进行资源流研究、战略性资源的流动研究、相关社会价值问题研究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