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馨 《考试周刊》2012,(71):172-172
本文以文山学院为例,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举办校园心理剧表演大赛、心理电影赏析活动等。  相似文献   
62.
馥郁玫瑰园     
小编的话:天气虽然寒冷,但节日的气氛却愈渐浓烈。记得古人曾这样说文字:"一句能令万古传。""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段情,万物皆有灵。"在这一期的杂志中,小编带大家走进馥郁玫瑰园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在你欣赏这些句子的同时会联想到  相似文献   
63.
以对毛泽东早年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的批注为蓝本,分析其政治观的形成过程,并且根据当时中国的历史状况分析其从人到神的转变,即由伦理政治过渡到政治伦理的过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64.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国内外的医学院校广泛应用。论文将就《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背景、PBL的实施过程及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做以探讨,以及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以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取景于钱学森系统科学研讨团队和航天某创新团队,探讨协同知识创造中的知识类型和互动过程问题。在知识类型上,团队协同知识创造不仅对与任务直接相关的主题知识进行探讨,还依托于与任务并不直接相关的非主题知识,达成对不同学科主题知识的解释和理解,同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共识达成。在互动过程中,跨学科团队通过知识表述、知识解释、知识涌现和知识建构4个过程,实现新知识的协同创造。主要贡献是引入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知识这一概念划分,建构团队协同知识创造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66.
王馨 《新闻前哨》2021,(3):14-15
信息时代赋予了新闻诸多表达方式。而时政报道中的两会舆论场,为这些创新表达提供了集中展示的舞台,使得两会的新闻大战,从以往长枪短炮的比拼,变成了创意元素的竞争。VR全景、手绘长图、字读两会、直播、H5……2021年湖北省两会,湖北日报将创意元素融入系列新媒体产品中,滚动式传播两会资讯,“可视化”“可听化”呈现各类报告的亮点,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平台全方位立体报道,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直达心灵的两会新闻新体验。  相似文献   
67.
2013年11月,教育部宣布将高考英语入学分值下调,新一轮高考英语改革引领了新时期的教育价值观,同时对高校英语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提醒我们要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凸显专业特色、体现地区差异、课程综合化是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8.
中美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代际知识传承案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馨  王佳宁 《科研管理》2014,35(11):17-25
基于组织知识转移和社会学代际理论视角,构建了代际知识转移情景-方法 -效果关系模型,对代际知识转移中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采用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中美航天工程代际知识传承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出模型中的变量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代际转移方法的属性影响转移效果,导师制比知识库方法更有利于代际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69.
王馨 《华章》2013,(24)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的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英特尔未来教育家庭中有两名主要成员:核心课程项目和基础课程项目。核心课程项目因为被纳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而被大家所熟悉。基础课程项目则是面向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支持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在基础课程项目中,处于“国家-省-校”中间环节的主讲教师并非由省市学科骨干教师或有丰富培训经验的专家承担,而绝大多数是农远“模式三”项目学校的管理员或信息技术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