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弗莱克斯纳认为,美国学院杂乱无章的课程设置违反了博雅教育精神。他指出,专业教育、学制改革、人的发展要求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应是有目的的通识教育。为此,美国学院应从课程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弗莱克斯纳提倡通识教育的思想对于我国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关键词     
【实体经济】指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信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人们总要衣食住行、看病等,因此实体经济始终是人  相似文献   
23.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剧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化时期。本文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探讨了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现代进化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4.
诺尔斯教育培训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日益成为第一位的资源.终身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国已初步进入学习型社会。中国的教育培训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但是当前的教育培训基本上还是普通学校教育的翻版.不能满足社会与学习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近代德法高等教育的改革及比较贺国庆十九世纪是欧洲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工业革命的大潮中,欧洲传统大学被迫改制,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德法两国是着手整顿本国高等教育最早的国家,然而两国所采取的整顿措施却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27.
学徒制是最原始的职业训练形式.在培养职业人才的同时,西欧的学徒训练经历了制度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过程,其形态演变或制度变迁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紧密相关,既是自身与社会需求互动的产物,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近代职业教育的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对于那些难于控制课堂纪律的教师来说。他们的烦恼往往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因为他们的某种行为常常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对抗,从而使某些错误在学生身  相似文献   
30.
施莱尔马赫的大学观主要体现在他为创办柏林大学而撰写的《关于德意志大学的思考:附论将要建立的大学》一文中。在该文中,施莱尔马赫全面论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形象:这种大学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也要尽可能谋求独立于国家;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唤醒青年理性之最高理念——认知;哲学院是大学中最高级的学院,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植根于哲学院中;大学师生应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学术讲座和专业研讨课是最适合大学的教学方法。在普鲁士大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施莱尔马赫积极参与柏林大学建校计划,并且作为洪堡设立的建校委员会委员,能够直接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上将部分理论思想真正融入办学实践中,对柏林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学院架构、授课方式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不仅保留了德国大学的传统形式,还为其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令柏林大学的模式与建校思想成为了现代新式大学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与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