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5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9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