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4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探讨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经济学方法解释不同地区呈现不同关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的制度分析与路径依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的研究是最近40年理论界才开始逐步关注的事情,在解释国际人力资源流动的成因上已经有人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政策因素、不同国家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探讨,但是这些探讨只解释了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的浅层次原因,本文认为应该从国际人力资源流动深层次原因——制度原因进行研究。通过结合分析国际人力资源流动过程当中路径依赖的影响要素,本文得出未来有效吸引国际人力资源流动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构建了基于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指数的知识生产模型,提出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可以利用单位经费投入产出来度量,并通过近四年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从品牌延伸和品牌扩张的异同出发,提出了品牌延伸的两类路径,进而认为品牌延伸的成功前提是市场契合,品牌延伸的评估标准是综效,并据此对IT业的品牌延伸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按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五类,综合以往的文献资料并结合BP神经网络工作原理确定了6个影响和制约知识溢出因素的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知识溢出分析模型;经测算后,取精度较好的两组检验数据,对其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论为影响科技进步水平较高的地区与北京间知识溢出的最重要的因素为创新能力、信任水平;而对科技进步水平较低的地区,影响与北京间的知识溢出最重要的因素为结构相似性水平、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创新的浪潮中,标准与标准化的作用正在日益彰显,标准除了具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规模化生产的一般作用外,还更多地包含了技术与专利方面的信息。根据标准的这一特点,如其"公共品性质"以及作为知识的媒介,通过知识溢出可促进技术的传播,为新技术的出现提供基础等,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技术创新。然而,这其中也涉及到了对标准的保护,这些措施一方面保护了创新,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创新;同时,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不同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这些会对消费者和厂商有不同的影响。根据上述问题分析了标准与创新规模和创新速度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 Thomson Reuters公司出品的"ISI论文合作及引用数据库"(2000~2009),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合作国家数量、论文合作数量、学科分布等方面,分析与评价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发展趋势、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等,以促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1999-2007年制造业27个行业样本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的行业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的投资效率较高,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系数为正,但是其技术溢出能力水平低,容易形成技术壁垒,不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国内投资对行业生产率提高虽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其技术容易扩散,溢出水平高,有利于行业生产率进步;另外,FDI对行业生产率水平较低的行业正面作用明显,而行业生产率水平较高的行业,国内投资的负向作用降低效果大。  相似文献   
19.
进入信息化时代,城市群经济增长与信息技术因素、城市集聚效应、劳动力资本投入、研发资本支出等因素密切相关,构建了基于信息化的城市群经济增长实证模型,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城市群知识溢出和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特别是京津冀城市群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减弱。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由于战略定位和产业基础不同,在未来城市群发展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实际从区域层次入手,通过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探究绿色技术溢出、环境溢出对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劳动生产率在改善环境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2)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溢出效应均存在并且表现为全国层面;(3)区域外部的绿色技术溢出对改善区域内部环境绩效起到积极影响;(4)外部较差的环境绩效会给予区域内部改善环境绩效的动力,即环境溢出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