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至今,我从事独生子女研究已将近二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针对这些年来学校、父母、媒体和研究者等社会各界对独生子女的种种评价,我认为有两点认识应当明确:首先,在看待我们的孩子的时候,要能够跳出一些经验性的思想、舆论的宣传,站在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人们用“自私”、“自我中心”、“娇气”、“依赖”、“自理能力差”等词汇来形容独生子女,也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些观点。但是,人们恰恰忽视了大多数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行为正常、优秀的独生子女。事实上,从我以往所进行的调查以及眼…  相似文献   
22.
你说他不顾别人只管自己也好,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不知道伤害的危害也好,在他该具有这种意识的年龄,社会没有提供给他,他哪来呢?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倾向,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个案,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格断代"的问题,您觉得为什么在这群人中突出地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3.
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市场化进程中,自致性因素对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建构作用逐步加强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而教育则被认为是自致因素的最好度量。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内在于社会阶层结构本身的阶层化机制呢?通过对既有社会阶层结构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经验分析,或许可以对这样的机制存在与否做一个透视。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既有的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们教育的获得。这一结果或许可以表明,在自致作用的背后阶层结构的自我再生产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而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4.
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具有如下特点:亲子互动频繁,亲子关系伙伴化;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值;偏重子代。而这样的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的学业成绩,性格特征,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在现代社会研究中,采用抽样问卷调查这一方式进行的占了绝大多数。抽样问卷调查法似乎已成为社会研究方法“工具箱”中最常用的工具了。然而,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在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方面尚不成熟外,很重要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独生子女对当前小学教育的影响,即教师角色和任务的变化、学前班的普及、业余班的兴起和家长学校的出现。本文指出,随着大批独生子女进入小学,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了,教育对象增加了,教育内容变化了,工作难度也加大了;无论是从正常的学校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学前班和业余班的形式都弊大于利;而家长学校则是在新的条件下搞好学龄儿童教育的一种可取的形式,值得进一步提倡和完善。  相似文献   
27.
中国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笑天 《教育研究》2005,26(10):28-34
依据对全国12个城市1 786名在职青年的抽样调查资料,从工作、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自我认知等方面考察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除了未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独立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外,两类青年在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不存在明显差别。认为独生子女不适应社会的看法没有获得证实, 总的研究结论不支持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好的负面偏见。  相似文献   
28.
问卷调查研究:第二个10年的发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0年问卷调查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飞跃。对近 10年社会学核心刊物上发表的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的解析和评价表明 ,问卷调查研究在研究方式、抽样方法以及研究主题三个方面都有发展和不足。由此 ,有必要分析和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 ,尤其是问卷调查研究领域 ,其中存在的定性与定量的对立、理论与方法的对立 ,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对湖北省科技人员进行大型调查的资料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试图了解湖北省科技人员的流动趋向,揭示其流动趋向的差异性,并对结果作出一定的理论解释,以求给科技人员的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宏观调控及管理提供依据和启示。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