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一个时代的教育,必然是一种时代的行为,它首先需要接受的是时代、社会对社会中人素质要求的全面制约。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有可能是有效的、高效的。但,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几千年传统教育积聚而起的巨大的惯性,注定了寻找现代语文教学的路程是艰难  相似文献   
32.
2007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  相似文献   
33.
说点心里话     
魏武 《青年记者》2012,(15):9-10
《青年记者》编辑部约我写点东西,主题是"过来人的心里话——老记者的忠告",很痛快便答应了,因为感觉这个题目出得好.进报社已近30年,也算是个老记者了,回首记者生涯,经验不多,教训不少,"忠告"不敢当,"心里话"倒是很想说说,算是与诸年轻记者共勉.按时下流行,我总结出三个关键词:敬畏、激情、学习.  相似文献   
34.
魏武 《青年记者》2012,(31):30-32
应当辩证看待新闻的长与短,如果无条件地强调"短比长好",新闻报道就很可能会陷入误区。在新闻实践中,人们看待新闻报道篇幅的长短已经比较理性和客观,对新闻的关注焦点也已经不再是报道篇幅的长短而是新闻的可读性及社会意义了,毕竟,读者喜不喜欢看,社会效果如何,才是衡量新闻报道好与不好的最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5.
掐指算来,从事记者工作已近十年了,写过的新闻作品也不算少,然而其中大多是事件报道和工作报道,写过的人物消息和人物通讯少之又少。不为别的,只是觉得采访中好象从未碰到过那种读者心目中高大完美的“英雄”或“典型”。虽然非常羡慕那些洋洋洒洒写长篇人物通讯或报告文学的同行们,但终无可奈何,只怨己缺少灵感与时运。来到西藏后,这种想法慢慢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6.
37.
魏武 《青年记者》2001,(6):23-24
A   “改革或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套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名句来形容党报新闻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甚是贴切.作为党的忠实的新闻工具和喉舌,党报正在扑面而来的市场大潮与与生俱来的计划色彩之间艰难地左冲右突,面临着由一系列不断出现的变化所构成的复杂乃至严酷的外部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38.
5月12日,我国迎来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