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吸引世界所有的目光,从现在到2008年,我国体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是备战奥运会。无疑,这项宏伟的“运动”将会给社会体育专业的学子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28所综合大学运动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研究与剖析,揭示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研究认为:美国大学以人的教育为主要目标,专业教育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多数大学要求学生获得120~130学分方能获得科学学位;多数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0%~50%.各个学校专业必修课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往往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不同方向的专业,以应对社会需求.各校运动科学专业计划有3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课程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3.
有氧运动与氧化物介导的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氧运动过程中内源性活性氧的生物学作用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有氧力竭运动中产生的内源自由基可经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孔道(PTP)的出现,PTP影响线粒体的跨膜电位,进而对细胞的发育产生作用。有氧运动训练诱发的活性氧通过NF-kB等转录因子调节细胞的表达及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过程。因此耐力运动训练的适应过程与其内涵性氧化物介导的调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15.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标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血浆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肌球蛋白重链(MHC)已经被广泛地用来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但是近来的研究显示所有这些指标都有其局限性。而与血浆CK,Mb和MHC形成对照,血浆骨骼肌肌钙蛋白抑制亚基(sTnI)可能是反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一种特异性的早期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2O2对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存活状态的影响;探索H2O2在不同剂量及作用时间对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因子的影响,确定其体外最适作用剂量和体外最适作用时间(可激发线粒体生物发生,又不至引发细胞死亡),从而了解以H2O2为主的ROS对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新生24h内乳鼠骨骼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用H2O2作为外源性ROS诱因,激发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分别用MTT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PCR方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因子PGC-1α、mt-TFA、mtTFB2、NRF-1 mRNA表达水平以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磷酸化Akt水平。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PGC-1αmRNA水平只在100μMH2O2作用3h后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mtTFA mRNA水平在作用1h、3h、6h后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在18h后又下降;mtTFB2 mRNA水平则在3h、6h、18h后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加;NRF-1 mRNA水平只在作用1h后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其他各时间点都没有改变。磷酸化AKt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有较低的AKt表达,1h、3h、6h、18h组均有表达,且以1h、6h、18h组水平较高。结论:ROS的适量和适时都决定着其是以线粒体生物发生信号分子为主导还是以凋亡信号分子为主导作用而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增殖与抑制、凋亡;外源性H2O2作用实验证实PGC-1α可能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早期事件无关;适量H2O2激活了PI3K/AKt/PKB信号系统,使AKt磷酸化,介导了线粒体生物发生作用,保护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活性调节对运动时糖与脂肪的动员速率与相对比例有决定意义.PDKs/PDPs对PDC的磷酸化/脱磷酸化作用是线粒体适应不同生理环境的代谢调节方式,PDKs/PDPs上游的基因转录调控也是线粒体生长的调控机制.PDC与PDKs/PDPs都具有组织特异性.PDK1对低氧敏感,PDK4对膳食敏感,运动对PDK4的基因调控可能有着不依赖AMPK的独立性以及对运动方式的特殊敏感性.就低氧、膳食、运动与PDC的活性调控做一综述,以期为运动训练中训练手段、训练环境与膳食调节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细胞生长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丽  丁树哲 《体育科学》2007,27(5):77-8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由于其复杂性及研究方法和手段多样性,运动对其影响的研究结果也不一。综述了此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中的重要作用及电刺激模拟运动、急性和长期的抗阻或有氧运动对其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对静息骨骼肌糖酵解能力及线粒体PDK4、CPT-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耐力训练组(E,n=10)、间歇性速度训练组(S,n=10),训练8周.间歇性速度训练:每天9~10次10 s极量强度(≥42 m/min)的跑台运动,间歇时间30~60 s;耐力训练:每天30~60 min低强度(≤16.7 m/min)的持续跑台运动;每周均训练6天.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的24~48 h内切取腓肠肌,比色法检测丙酮酸、乳酸、HK、PK活性,Real-time PCR检测PDK4、CFF-1的mR-NA表达;结果:1)E组和S组丙酮酸均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P<0.01),E组与S组无显著差异;乳酸浓度E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但S组显著高于E组(P<0.05)和C组(P<0.01);2)E组(P<0.05)和S组(Pd0.01)HK活性显著高于C组,但E组、S组PK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E组与s组的HK、PK活性均无显著差异;3)E组PDK4mRNA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S组CPT-1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E组与S纽的PDK4、CPT-1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耐力训练与间歇性速度训练都能提高静息骨骼肌的丙酮酸水平,但只有间歇性速度训练提高静息骨骼肌的乳酸水平,说明间歇性速度训练很可能使骨骼肌在静息时的无氧代谢已处于活跃状态.耐力训练使丙酮酸升高则可能是脂肪酸氧化能力提高所必需的匹配效应;2)耐力训练与间歇性速度训练都能提高HK活性,但对PK活性无影响.耐力训练与间歇性速度训练在糖脂代谢中有着许多类似效应.间歇性速度训练也能作为一种节省时间的方式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但在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静息骨骼肌丙酮酸向乳酸的转化;3)耐力训练使PDK4转录抑制,间歇性速度训练使CPT-1转录上调,这与各训练方式下静息骨骼肌的乳酸水平有着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爬梯与跑台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对小鼠骨骼肌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安静对照组(YC)、爬梯运动组(YR)和跑台运动组(YE),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对各组腓肠肌中凋亡调控基因(ARC、Bc l-2、Bax、HSP70、X IAP)及Caspase-3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1)与YC组相比,YR组ARC和HSP70 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而Bax和Caspase-3 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2)与YC组相比,YE组Bc l-2、HSP70和X IAP 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而ARC和Bax mRNA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爬梯和跑台运动均可干预凋亡调控基因而弱化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