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对现代健康观念进行了反思,从生物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人类生存的社会张力,进而提出了“内隐性张力”对健康的影响。指出体育锻炼是克服这种负性影响的较好手段。而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应考虑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2.
观察了短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mH)对大鼠GH/IGF-Ⅰ轴上相关物质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运动组、GH组和GH+运动组,运动方式为游泳训练.在实验的最后一周给GH组和GH+运动组大鼠注射rhGH,持续7 d,1次/d,注射剂量为100 μg/只.检测大鼠血液GH、ghrelin和IGF-Ⅰ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短期注射rhGH后,大鼠血浆ghrlin浓度明显下降(P<0.01),血清ICT-Ⅰ浓度显著上升(P<0.01),血液IGF-Ⅰ/ghrelin比值明显增大.结论:1)短期注射rhGH使血浆ghrelin浓度降低,提示外源GH对ghrelin有负反馈调节作用;2)验证了前人的发现,使用外源GH可明显提升大鼠血清IGF-Ⅰ水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腓肠肌p53和IL-6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组(C,n=7),耐力训练组(E,n=7),间歇性冲刺训练组(S,n=7)。耐力训练组和间歇性冲刺训练组进行跑台训练8周;末次训练后24~48 h内,各组大鼠安静状态断颈处死,取腓肠肌。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腓肠肌中p53和IL-6水平。结果:1)E组(P<0.05)和S组(P<0.01)腓肠肌p5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2)E,S组腓肠肌IL-6表达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冲刺训练和耐力训练对P53的表达产生下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骨骼肌衰老,同时间歇性运动效果更明显;而不同训练方式对IL-6的表达并未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对骨骼肌PI3K,PTEN和Akt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6只。训练组采用Bedford训练方案。训练8周后两组大鼠安静状态下处死,取比目鱼肌和腓肠肌。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测定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PI3K、PTEN和Akt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8周的训练,腓肠肌PI3K、PTEN和Akt mRNA水平显著降低,而PI3K和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比目鱼肌Akt mRNA下降,PI3K和PTEN mRNA无显著改变,PTEN和Ak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I3K蛋白表达增强。结论:PI3K、PTEN和Akt基因表达可受耐力训练的诱导,该诱导可能发生于转录水平或翻译水平,在同一组织中mRNA与蛋白质表达的关系较复杂,协同性较低,耐力训练中PI3K、PTEN和Akt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能相对独立,并有肌纤维类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5.
肥胖常常伴随脂滴在肝脏、脂肪和骨骼肌等器官或组织的过度堆积和异位堆积,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脂滴代谢过程中,围脂滴蛋白家族(perilipins)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ation protein, FATP)发挥关键作用,可以影响脂滴、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代谢。已有研究表明,高脂膳食和2型糖尿病中伴随着由脂滴代谢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和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而perilipins和FATP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运动是减肥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通过调节perilipins和FATP蛋白家族的表达情况介导脂滴代谢,影响骨骼肌的功能。因此,研究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骨骼肌细胞脂滴代谢的影响情况,有利于分析运动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影响能量代谢的运动适应及对P53、SCO2和CDX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耐力训练组(E,n=10)、间歇性速度训练组(S,n=10),训练6周.间歇性速度训练:每天9~10次10 s极量强度(≥42 m/min)的跑台运动,间歇时间30~60 s;耐力训练:每天30~60 min低强度(≤16.7 m/min)的持续跑台运动;每周均训练6天.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的24~48 h内切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P53、SCO2和COXⅡ的mRNA转录,Western blot检测P53、SCO2扣COXⅡ的蛋白表达.结果:1)E组和S组P53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和S组相比P53mRNA转录、蛋白表达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E组SCO2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S组SCO2mRNA转录与C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组SCO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E组和S组SCO2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E组COXⅡmRNA转录水平与C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E组ODXⅡmRNA转录水平非常显著低于S组(P<0.01);E组COXⅡ蛋白表达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和S组(P<0.01);S组COXⅡ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1)P53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具有极强的保守性,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都不能影响其稳态效应;2)两种训练方式对SCO2和COXⅡ基因表达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影响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呈现出促进有氧呼吸的趋同性,间歇性速度训练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时间节省化训练方式;3)P53-SCO2-COXⅡ-有氧呼吸轴对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产生了良好的运动性适应,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可适当结合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来提高机体有氧呼吸能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与增龄性骨骼肌流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耐力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流失的影响机制.方法:选用40只ICR小鼠建立2、4、6、8月龄增龄性骨骼肌流失模型;另选用40只ICR小鼠分为4组:青年对照组(YC)、青年运动组(YR)、老龄对照组(AC)和老龄运动组(AR);每组10只.对不同月龄小鼠采用递增负荷进行运动能力测试,YR、AR组小鼠按最大负荷的65%~75%进行耐力训练,每天训练1 h,持续4周.取腓肠肌、股四头肌称重,荧光探针法检测腓肠肌线粒体活性氧(ROS)产率与膜电位,ELISA法检测腓肠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1)4月龄组腓肠肌、左右股四头肌湿重显著高于2、6、8月龄组(P<0.05);但耐力运动对AR、YR组小鼠骨骼肌湿重均无显著影响.2)8月龄组线粒体ROS产率显著高于2、4、6月龄组(P<0.01),6、8月龄组8-OH-dG含量显著高于2月龄、4月龄组(P<0.05).AR组8-OH-dG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3)与2月龄组比较,4、6、8月龄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1);与4、6月龄组比较,8月龄组线粒体膜电位进一步显著下降(P<0.01).AR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在增龄性骨骼肌流失的不同时期,先后出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DNA氧化损伤加剧、ROS产率增加.65%~75%最大强度的耐力运动提高了老龄小鼠骨骼肌的线粒体膜电位,表明耐力运动对老龄小鼠维持线粒体功能、防止肌细胞凋亡有重要意义,但也可能加剧DNA氧化损伤.建议老年人有必要从事耐力运动但不宜采用过高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28.
29.
通过对上海市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5周HiHiLo和LoHi低氧训练前后机体抗氧化状态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机体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旨在选出能够反映和评价低氧训练中抗氧化状态变化的敏感指标,以期作为今后低氧训练中了解抗氧化状态变化的监控指标:研究以12名上海市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进行5用HiHiLo和LoHi训练。分别于实验前(低氧训练前1天)、低氧训练1周末、4周末、5周末及低氧训练结束2周末测定抗氧化状态的相关指标。发现与LoHi训练模式相比,HjHiLo训练模式更能促进运动员机体抗氧化状态的正性变化;同时推荐可以将MDA和GSH-PX这两个敏感指标作为今后了解低氧训练中运动员机体抗氧化状态变化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30.
运动对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及线粒体营养的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剧烈的运动会增加机体的氧耗量,并且会破坏机体内部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是运动时细胞内产生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自由基的产生会对机体的抗氧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它能够使蛋白质的构像发生改变,使底物或辅助因子的亲和力下降,导致酶的失活,但是这种结构改变引起的酶失活可能是可逆的,只要增加底物或辅酶的水平就可以使酶重新恢复活性.线粒体营养素要么参与线粒体的组成,要么其代谢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大的影响,长期补充线粒体营养可以有效地保护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推迟线粒体的衰退.主要针对烟酸、L-肉碱/L-乙酰肉碱(ALCAR)、α-硫辛酸-LA-二氢硫辛酸-DHLA-硫辛酰胺、辅酶Q10(CoQ)的功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