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借鉴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思想和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从细胞学和人类学视角思辩运动适应现象。结合分子遗传学研究,提出:现代社会的体育行为不会启动人类的遗传适应,不会对人类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优化,但对个体体细胞的优化是完全可能的。运动适应不会体现在人类群体水平。  相似文献   
72.
长时间运动对线粒体膜Ca~(2+)—ATPase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等强度急性跑步和游泳后即刻制备之大鼠心肌线粒体,以反应体系中存在 Ca~(2+)、Mg~(2+)或无Ca~(2+)时释放的 Pi 来表示其 ATPase 活性,与安静组比较两者均有显著性增加,跑步组尤甚,运动组反应体系中无 Ca~(2+)时,线粒体 Pi 释放反而大于 Ca~(2+)、Mg~(2+)同时存在的量,跑步组亦尤甚。  相似文献   
73.
线粒体钙循环对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实验室通过建立测定大鼠心肌线粒体钙摄取、钙释放、基质游离钙、总钙等方法,观察了长时间有氧运动后线粒体钙循环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线粒体钙离子作为调节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主要离子,在有氧运动产生的运动性疲劳中是重要的调控因子,同时对机体的细胞及线粒体本身也发挥保护性调节的作用。我们曾报道,长时间有氧运动后大鼠心肌线粒体总钙增加、非特异性释放量增加、钙摄取能力下降、基质游离钙减少、线粒体内膜表面电位下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过程受其跨膜电位制约,跨膜电位下降表现为1%下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VDR基因A/G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并与上海汉族普通人群进行比较,为寻找杰出运动员相关基因标记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籍9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和年龄相当的85名汉族普通人为研究对象,白细胞抽提DNA,TaqMan探针检测VDR基因rs2228570A/G(酶切FokI位点)多态性.结果(1)经检验,本实验优秀运动员组和汉族普通人组的VDR基因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上海汉族普通人与我国其它地区汉族普通人、其他国家民族比较,VDB基因A/G多态性分布情况存在差异.(3)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AG、GG、AA从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7.5%、12.5%、0,与一级运动员、上海汉族普通人比较差异显著.结论(1)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VDR基因该位点多态性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群体其AG基因型分布频率越高,提示不同基因型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敏感性可能不同.(2)从VDR基因多态性这一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该位点国际健将较高的AG基因型分布频率,对于杰出运动员选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补充L-精氨酸对小鼠力竭性游泳后骨骼肌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只断乳10天的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精氨酸组、力竭性游泳组、L-精氨酸 力竭性游泳组;对照组和力竭性游泳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0ml,L-精氨酸组和L-精氨酸 力竭性游泳组每天灌胃1.2g/kg的L-精氨酸溶液20ml;灌胃14天后,力竭性游泳组和L-精氨酸 力竭性游泳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测定力竭游泳后即刻小鼠骨骼肌组织MDA、SOD、T-AOC、NOS活性、NO含量及力竭游泳时间。结果力竭性游泳运动前补充L-精氨酸减轻了小鼠骨骼肌氧化性损伤和增强了小鼠骨骼肌抗氧化系统并使运动时间延长。结论,可能的机制是补充L-精氨酸引起NOS活性和NO形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的收缩成份中,含有三种肌球蛋白ATP酶同功酶(MyosinATP—aseiIsozymes),分别称V_1、V_2、V_3。由于三种同功酶均有一对相同的轻链,所以主要的结构差异在其重链的组成。V_1有一对α—重链;V_3有一对β—重链;V_2含有一条α和一条β重链。三种同功酶的ATP酶活性及对肌动蛋白的亲合力亦是有差异的。V_1的ATP酶活性相对较高,而对肌动蛋白的亲合力较低;V_3有较高的肌动蛋白亲合力及较低的ATP酶活性,V_2的生化特性介于V_1和V_3之间。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颇多的研究已经证实,急性运动可造成机体自由基的伤害,训练则可提高有关抗氧化酶类的活性。人们对细胞、亚细胞结构的脂质膜部分在运动中受自由基的作用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做了不少工作,对酶及非酶系统的直接防御作用也有了较深的认识,但对在运动中自由基与细胞酶蛋白及结构蛋白的关系阐述相当缺乏,对象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这样有各种功  相似文献   
78.
随着现代竞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加强了对高水平运动员竞赛成绩稳定性的研究.竞赛稳定性是运动员通过运动训练获得的机体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心理学等方面优势在竞赛时表现出的较高同一楔合状态.这一研究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温差适应  相似文献   
79.
运动与补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韩晓丽  丁树哲 《体育与科学》2000,21(2):28-31,27
随着近代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教练员与运动员已开始认识到补糖与提高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通过补糖,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成绩,而且可以推延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糖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近代关于补糖与运动的研究中,涉及了补充不同种类的糖(复合糖、低聚糖、1、6一二磷酸果糖等)与各种类型运动项目及糖的补充时间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这些可行性研究进行分析讨论以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80.
耐力训练对SD大鼠氧化应激及MAPK~(ERK1/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运动,氧化应激及MAPK信号系统的关系做深入研究,以期从分子生物的角度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机制.研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自制动物运动跑台,将选出大鼠随机分安静组(对照组),耐力训练组,急性运动组.运动后即刻处死,取左腿腓肠肌,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羟胺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MDA含量,放免法测血清雌二醇含量,RT-PCR测ERK1/2mRNA表达.结果:6周训练后,急性运动组有少量线粒体出现肿胀和空泡状;急性运动组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大鼠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运动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耐力训练组和急性运动组大鼠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和急性组大鼠ERK1/2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后机体氧化还原系统达到平衡,线粒体基本没有破坏,雌激素水平没有变化,中等强度运动本身可能发挥抗氧化剂作用;2)耐力训练和急性运动均可激活ERK1/2信号通路,但两者之间ERK1/2mRNA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ERK1/2基因表达不受运动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