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刘爱霞 《教师》2012,(8):51-5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对应用能力要求高、紧随市场行情。其总体教学目标是能够根据需要和行情选购计算机,掌握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磁盘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能够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学会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笔者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实施环境保护举措时,我们应该采取“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恶化,都想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追随大潮流,而不去分析一些环保举措背后可能存在的消极因素,就可能产生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就可能会无意间破坏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与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南通市青少年训练项目布局的原则、现状特征、深化策略等进行研究,认为南通市青少年训练承载着延续"南通现象"的重要使命,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便是青少年训练项目布局及其训练组织的科学合理性。南通市的相关经验可为其他地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4.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业负担形成的矛盾致使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空间被严重压缩,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运用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得原本自成体系的数学内容被生硬地交割。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巨大落差的形成。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积极有效的策略,消弭这种落差呢?一、组建知识版块,在知识联系中消弭落差教与学之间落差的形成源于学生运用能力的缺失。而运用能力的缺失要么是由于学生知识的遗忘,要么是由于  相似文献   
45.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后,交易成本论成为探求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企业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的基础理论之一.文章对交易成本论产生的背景、交易成本论的主要思想及研究范畴进行了阐述,并对交易成本理论的意义、作用以及应用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6.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及学习型社会的创建,赋予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也给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回顾总结建国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认清和把握成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做好当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47.
大力推进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福建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两岸人民合作先行区”的重要工作部署.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必然性、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内涵与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48.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将美育融于各科教学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美育,其中数学美育首当其冲. 徐利治教授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们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探求数学美、展示数学美、宣扬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发展数学美.  相似文献   
49.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德育的培养,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相对轻松的课程,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在音乐课程中渗透的德育功德是提升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德的渗透与发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