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7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吴宪民 《精武》2009,(1):3-3
其一 《精武》好,大作沥肝胆。 惊魂拳脚龙蛇走,血性文章刀剑禅。 风骚数百年。  相似文献   
42.
吴宪民 《精武》2008,(3):38-39
问:韩先生摇笔鼓舌从事喜欢而实际不能以之为生的武术写作是为了唤醒那些迷失的武术爱好者吗?  相似文献   
43.
吴宪民 《精武》2008,(1):10-11
刘绥滨是当今武林最惹人注目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赢弱多病的东北孩子摇身变成了“当今蜀中武林一杰”和“青城武术掌门人”,真是看似容易却艰辛!他这一生,注定要和青城武术血肉相连,是他用双手撑起了青城派,使青城武术这一最古老、最神秘的武术流派及文化现象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本刊近日对这个见证并发展了青城派的掌门人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4.
吴宪民 《精武》2008,(1):20-23
问:李仲槐先生是怎样引领你步入八极拳殿堂的? 答:我练武术二十七年来,只有一个老师,就是李仲槐先生。 当年我老师也只比我现在大两岁,是中年人。那天,我被一个师兄领到老师面前。“你要跟我学……我不会飞……”老师开口说,这是我老师跟我说的头一句话。  相似文献   
45.
吴宪民 《精武》2008,(2):6-8
黄达生,是岭南著名武术家,洪拳巨子,现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虽曾在各种传媒上多次见过他的大名,愧我寡闻,直到周至荔先生介绍后,才略晓其平生:黄先生1938年出生于广州,父亲是洪拳圣手黄添老前辈。黄先生初从乃父习洪拳,后又转易多师,因其天资聪颖,加上练功勤奋,习武数年,洪拳精华便已全部烂熟于胸。老前辈们夸奖他是“古贤行止,豪侠义烈,兼而有之”。黄先生为人性格豪爽,乐于助人,艺成后多次与人较技,屡战屡胜,洪拳“大波”之名遂蜚声岭南。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深谙洪拳的伟大之处在于历代师祖把武德拳规上升为人生观,成为做人的基本准则。黄先生常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更强调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好人就是用武德和社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人。练拳不忘爱国,以社会利益为重。武人要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着实令我们敬佩。近年来。黄先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发展洪拳上,奔走呼号,孜孜不倦!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使接近他的武林同道们,都为之感动。在这里刊出近日对他的专访,希望能使读者朋友开阔眼界,从更深层次上去了解岭南洪拳。  相似文献   
46.
问:韩先生摇笔鼓舌从事喜欢而实际不能以之为生的武术写作是为了唤醒那些迷失的武术爱好者吗? 答:可以肯定,唤醒迷失的武术爱好者是我谈武术的原因之一.但同样能够肯定的,这不是我谈武术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47.
吴宪民 《精武》2008,(12):1-1
李紫剑先生的答《精武》编者问,到本期为止,已全文刊完。我想用放言无忌来评价李先生的一番快谈,也是恰当的。此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言一语,皆扫时弊,笔挟风霜,不畏武林短长,斗士风采,跃然纸上”。连载数期,争议较大,反响热烈。读者对李先生“乱攻一通”的武术情感,致电中有喝彩的,也有破口大骂的,甚至还有声色俱厉,频频质问本刊为什么要采访李紫剑,是不是拿了老李的红包等等?这些感触都是读者朋友的真实感受,不管怎样,以“把心交给读者”为办刊宗旨的《精武》,对读者的态度和建议都愿意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48.
吴宪民 《精武》2007,(2):36-37
夫炼拳之法:先要开心明目、怡声下气、降心火于下田、泯绝狂虑、预想每势出有入无之机、俟心意泯泯澄静之时,方可操之。如此行功则形随意立,形神俱妙,神在形固,气全形坚,坎离交遇,身中丹成,与道合真矣。拳有六势,前软后硬.犹文章之有层次也。识五行生克,体三才而履道,于阴阳二气中淘炼消息,是初学第一步功夫。  相似文献   
49.
吴宪民 《精武》2003,(3):26-26
心意六合拳乃古之拳学,式简意赅,变化万端。前贤英明,谱论阐发理义明白,使后人学拳不致走弯路,故历代名家辈出。今朝古拳空前繁荣,各派传人纷纷著书立说,其中有厚积薄发中肯之论,亦不乏私心臆断糟粕妄语,徒使好学之人无所适从,或者过于偏信一家之言,失之偏颇,空受其害。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