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ISOMED2000等速系统检测优秀散打运动员膝、肘关节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优秀散打运动员站位攻防动作技术.在进攻训练中伸膝关节速度达到300°/s,能充分发挥运动员小腿伸肌群的爆发能力;采用300°/s的速度可以快速屈小腿,有利于运动员快速回防,为再次打击对方在时间上创造了条件;在站位时,膝关节角度保持157.3°~160.1°,小腿屈肌群离心爆发能力强,有利于运动员调整自身的身体姿势,避开对方的快速进攻.在进攻训练中应使肘关节速度达到300°/s,能充分发挥运动员前臂伸肌群的爆发能力.肘关节角度在81°~86°的范围,有利于运动员快速出拳,打击对方.以240°/s的速度屈肘,能充分发挥运动员前臂屈肌群的爆发能力,有利于运动员快速回防.在防守训练中,肘关节角度在78°~85°的范围内,对运动员快速回防,抵御时方快速、重拳的进攻是有利的;肘关节角度在128°~137°的范围内,可远距离隔挡对方,阻击对方的快速进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动物训练模型,观察不同强度的跳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纤维类型影响。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快速力量训练组、力量耐力训练组。分别在训练第6周、8周、10周、12周分批宰杀。取大鼠腓肠肌做ATPase染色,观察肌纤维类型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较长时间和较大强度的跳跃训练后,腓肠肌的Ⅱ型肌纤维数密度和面密度都有显著的增加。小强度的跳跃训练没有引起Ⅱ型肌纤维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和研制的跟后痛治疗保护套,试用以来,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于1992年4月获得了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经8周患者使用保护套的定量研究:立定跳远、提踵次数、足背、跖屈力量、踝关节活动幅度等,实验后伤侧足运动机能基本达到了健侧足的水平,跟腱炎治疗显效为87.7%。骨刺等治疗显效达90%,结果表明受伤期间穿带该保护套活动,可使患者边治疗边训练,能加快治疗康复周期和明显改善运动机能,其效果极为明显,是目前治疗和预防跟后痛伤病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可在运动训练、一般体力劳动和健身运动领域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骨骼肌损伤后修复的组织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同不方式引起骨骼肌损伤后的恢复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结果为无论是由挤压伤、过渡负荷、拉伤、挫伤等引起骨骼肌的急性损伤 ,其炎症细胞反应过程差异很小 ,修复愈合过程基本是一样的[1- 17] 。1 骨骼肌的正常结构骨骼肌 (skeletalmuscle)是个运动器官 ,由肌腹 (belly)和肌腱 (tendon)两部分组成。肌腹是肌肉的中间部分 ,主要由骨骼肌纤维 (skeletalmus clefiber)构成 ,每条肌纤维表面包绕着的薄层结缔组织 ,称肌内膜 (endomysium ) ,肌内膜与肌纤维之间有基膜。数条或十数条…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我们研制了电子肌力测量仪,以解决教练员,科研人员以及康复医生在训练、科研、临床诊断等方面之急需,本仪器适用范围广,可测量身体各部位大小肌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力,能准确快速地以数字显示所测的力短值,该仪器与记录仪联接,在F—1曲线可反映出爆发力量各起动力量等值的大小,该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是运动训练,体育测量和康复临床肌力评定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电刺激方法发展肌力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电刺激方法在医学(主要是理疗学)用于发展肌肉力量已有很多年历史。例如,对手术或受伤后肌肉萎缩的治疗,瘫痪肌肉的恢复等等。而用于运动员正常肌肉力量发展是从7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电刺激方法发展肌肉力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能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引起肌肉紧张所维持时间长,反复次数多,极限力量下降慢,由于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使运动员在已感疲劳后仍可继续对肌肉进行电刺激训练,达到真正大运动量训练目的;消耗能量少;肌肉训练的针对性强等特点。所以美国、苏联、西德、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中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综述近年来有关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r-氨基丁酸、多巴胺、5-羟色胺等中枢神经递质与疲劳的关系及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分别介绍神经肌肉接头至骨骼肌收缩蛋白等发生疲劳的部位。着重介绍疲劳的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即神经激素免疫调控系统。这些研究表明疲劳产生机制的生理生化研究水平已进入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观察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以及氧化酶与无氧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受6 w力量耐力训练的影响,Gn、LDH、SDH以及ATPase含量明显升高,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线粒体嵴致密,表明力量耐力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机体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9.
周里 《中国钓鱼》2003,(7):50-51
自《中国钓鱼》开展“关注环保,从我做起”征文活动至今,已经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读了所有的征文,震动很大,感触颇深。说实在的,我以往每次外出钓鱼,图的只是如何才钓得多、钓得开心,压根就没想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什么的,更没有去想如何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20.
肌肉急性拉伤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方法,从肌肉急性拉伤的原因等方面,揭示目前肌肉急性拉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