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06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效度的正用与误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验指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实验则是在有控制的情景中,操纵自变量,然后观察因变量变化的过程.因此,两者涉及的效度有所区别.重点讨论测验效度问题,包括内容效度、实证效度和构想效度的含义以及这些效度的定性和定量检验方法.特别指出,应当避免混淆测验效度与实验效度,避免用内容效度的评定取代其他效度的评定,避免对不必要进行效度检验的内容进行效度检验.  相似文献   
72.
可重复性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但这一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最近10年成为科学界的热点问题,被称作可重复性危机,改变着某些学科的研究格局,成为当代科学的重大主题和重大挑战,引发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体育科学领域也面临同样的可重复性危机的挑战,但此问题并未引起体育科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介绍了可重复性危机的由来,讨论了诱发可重复性危机的原因,包括科学理念原因,统计理解原因,以及研究实践原因。本文还从学术机构的引导和学者个人的努力两个方面讨论了提高可重复性的方法,包括学术机构的方向引导,学术期刊的发表政策,提前注册的逐渐推广,关注元分析研究,做好样本量规划,重视并报告效果量和置信区间,以及开展多国多实验室的合作。本文认为,关注并积极应对可重复性危机,有助于提高体育科学研究者的基本科学素养,并进而提高体育科学实证研究的成果质量和成果积累。  相似文献   
73.
不同的思维控制内容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成  张力为  高淑青 《体育科学》2012,32(9):62-66,97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了不同的思维控制内容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40名篮球以及38名足球专项大学生分别参与了实验1和实验2.他们首先进行5 min的思维控制任务,然后,实验1的研究参与者进行Stroop任务的测试,实验2的研究参与者进行Visual-CCPT任务的测试.结果发现,教练员抑制组较其他各组在Stroop任务上的正确率均低,教练员抑制组较白熊抑制组以及控制组在Visual-CCPT任务上的虚报数更多;什么都不想组较控制组的虚报数更多.这表明,与运动情境越接近的思维控制内容越不容易控制,损耗更严重.同时也提示运动员,转移注意可能是有效的思维控制策略,而什么都不想并不是有效的思维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4.
研究背景 我是谁?你是谁?这样的问题,曾困扰着普通人、运动员和哲学家,更困扰着心理学家。人们普遍认为"我"是特殊的,"我"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殊性提供了"我"在意义上的特殊性。但"我"真的具有特殊性吗?支持"我"具有特殊性的那些研究证据经得起推敲吗?这篇发表在《心理学报告》(最优秀的心理学期刊之一)上的研究评价论文,从一个得到过普遍认可的想法和概念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相似文献   
75.
在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中,通常采用oddball范式获取视觉失匹配负波,其产生机制有疲劳假说和记忆痕迹假说2种,能够反映大脑的时间信息自动加工,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记忆和注意2个领域。目前,研究具有以通道内、主动范式为主,改良实验范式,重视理论价值,倾向医学领域等特点。研究瓶颈是刺激的编辑,突破口是范式的革新。在运动心理学中,可以致力于探讨视觉失匹配负波的功能意义和应用价值,体现在理论性探索、实践性应用和外围性拓展3个方面。面对体育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良oddball范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76.
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动向,指出在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小样本研究、实验研究、运动心理学测量工具的研制、心理选材、教练员的运动心理学培训和认知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是应当特别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竞赛焦虑对操作表现的影响是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注意控制理论对二者关系从执行功能的角度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焦虑干扰执 行功能中的抑制功能。近年来,运动心理学对抑制功能探讨较多,对优势反应和任务无关刺激的抑制是抑制功能的2个重要成分,但以往研究大多 集中于抑制无关刺激,对优势反应抑制的探讨相对欠缺,而后者却是竞技场上运动员时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已有行为学研究发现,竞赛特质焦虑对 优势反应抑制功能有干扰效应,但其神经机理尚待探讨。本研究采用ERP技术探讨竞赛特质焦虑干扰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基础,假设竞赛特质焦 虑干扰前脑区域(额区和中央区)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准备过程。招募26名研究参与者,根据《赛前情绪量表32×6》测试得分,二分法划分竞赛特质 焦虑高分组和低分组。2组均完成代表优势反应抑制功能的反向眼跳任务,分析抑制“线索”出现前-100~0 ms时程的ERP成分,发现反向眼跳的准 备期在额区和中央区诱发出一负成分,竞赛特质焦虑高分组的波幅小于低分组。以上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竞赛特质焦虑对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 准备期有干扰效应,且主要由前脑区域控制,此结果为注意控制理论在竞赛焦虑领域的适用性提供了神经生理学的部分证据。  相似文献   
78.
“迷信”行为在竞技运动中很普遍,但其概念尚无定论,或许它属于一种比赛仪式行为,区别于程序行为和宗教行为,可从行为主义观、归因 观、动机观来解释“迷信”行为。重点介绍已有研究对“迷信”行为前因后果的探索,影响“迷信”行为的因素有内部因素(性别、超自然信仰、归因风 格、运动认同、文化背景、控制点和心理压力)、外部因素(比赛重要性、比赛不确定性)和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技能水平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 用)。而“迷信”行为的作用有积极的方面(提高任务表现,提高自我效能感、坚持性、目标设定,缓解心理压力,增加控制感)也有消极的方面(心理障 碍、负性预示、归因偏差),这可能要取决于运动员如何看待和运用这类行为,或许“迷信”行为还可以再细分为积极“迷信”行为和消极“迷信”行为。 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其内部影响因素和积极作用,较少关注其外部影响因素和消极作用,而且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而简单、缺乏测量工具、第3变 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总之,运动员“迷信”行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研究应考虑研究方法、测量工具、消极影响、外部因素和第3变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9.
参与不同体育活动的肢残人与正常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主观身体健康、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5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42名肢残青年和51名健全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全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的影响效果显著,对生活满意感变量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体育活动对肢残人的身体自尊水平影响不显著,但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变量的影响显著.肢残者参加体育活动能显著提升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80.
竞赛自信及竞赛焦虑与注意指向:探点反应时实验的提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Spielberger^「1」关于认知评价与焦虑反应关系的 临床心理关于威胁指向性注意的研究成果,研究假设,在内隐认知的层次上,将注意更多地指向威肋性信息,是低部赛特质自信和高竞赛特质焦虑的特点之一;将注意更多地指向积极性信息,是高竞赛特质自信和低竞赛特质焦虑的特点之一。对40名运动员进行的探点反应时实验表明,高竞赛躯体焦虑运动员的主要注意特征表现为较少关注积极信息。注意指向未能有效地预测竞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