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PCI-1710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研华多功能数据采集卡PCI-1710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其基于VB的数据采集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VB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在线创建使用者自己的测控数据库,给测控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美国学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翻译,是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未得到重视。美国学者早在19世纪后半叶就在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方面取得杰出成绩,到1980年代以后更是佳作迭出。早期传教士和学人搜求中国歌谣、谚语、故事的历程多有开创意义,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1980年代以来,安东尼·沃克、马克·本德尔、苏独玉等美国民俗学、人类学者构成了美国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专业化学术图景,他们的工作在"语言转换""合作研究""文本化"等方面体现了方法论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3.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嫁接”手机载体,电子化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介,是传统报纸与新型电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产物,它由报纸、移动通讯商、网络运营商联手开通信息传播渠道,用户可以灵活地在手机上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24.
《物权法》的出台是我国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部分以及相关物权的定义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其意义在于她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建筑物区别所有权的三个权利,即区分所有建筑物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管理权。这为建立物业管理的法律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权法》出台后,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也根据《物权法》的相关内容完善了物业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舒筋丸中盐酸伪麻黄碱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固定相为:安捷伦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um),以甲醇-0.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9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盐酸麻黄碱在5~32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伪麻黄碱在10~32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5%,RSD为0.65%(n=6)、0.56%(n=6);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舒筋丸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6.
张多 《今传媒》2023,(2):121-123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成功举办,在这场盛会中,冰墩墩数次进入世界观众的视线,这与它自身所携带的符号价值密不可分,既是社交媒体流量推动与粉丝消费助力相互交融的结果,也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冰墩墩热”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传播学原理,并且这种现象对我国冰雪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冰墩墩热”这一现象分析了吉祥物冰墩墩走红背后的传播学原理,旨在提出奥运会结束后继续维持“冰墩墩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张多 《青年记者》2023,(23):41-45
深度伪造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兴合成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基于对深度伪造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成因以及对新闻业真实性影响的全面考察,本研究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提出了中国语境下深度伪造的治理路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自媒体”深度伪造内容的创作和发布的管理、增强人机协同下的事实核查机制、促进网民的事实核查参与,以及开展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本文旨在警醒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异化可能带来的风险,为化解和应对技术风险与挑战、引导技术向善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8.
社交媒体为虚拟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关系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场域,对于在信息与知识两方面皆有较高需求的考研群体来说,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尤为关键。基于扎根理论,本文从人与技术互构的视角展开探索性研究,考察考研微信群中的社会支持实践和交往互动体验。研究发现,考研人秉承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基于特定的内在需求和技术想象进入微信互动情境,并通过互相构建社会支持的实践过程完成“考研人”的自我身份认同。由于技术与人相互作用产生的获得感与约束性,考研微信群中的社会支持产生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赋能性支持,二是抑制性支持。赋能性支持包括功能型、情感型和关系型社会支持;抑制性支持表现为数字囤积、可见性隐忧和焦虑共同体。社群成员可通过数字规避、数字隐身和数字离场等形式进行利弊权衡和关系调适,以此来缓解数字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