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篇
教育   205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德育教育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涵盖了人格与人文方面的条件.大学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之人”与“幸福之人”,二者兼顾,教育才算成功,人的潜能才算得以实现.德育教育最终效果是反映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表现.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则简明地道出了当今大学德育模式的精髓,结合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笔者将其归结为“学——习——悦”的大学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2.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材中常有些课文会留有“空白”,这些空白可能是作者有意留下,也可能是无意留下的,它没有完整、明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它在召唤着读者的想象。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灵活地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中与文本和作者积极地进行对话,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展习作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3.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进行数学教学构型建模,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学工作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建模成为数学相关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信息,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当前学生有繁重的学业负担,使数学教学变成套公式的模式。  相似文献   
24.
“互联网+”是互联网化的新阶段,它将给我国的教育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开放大学而言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将对开放大学的竞争力提出更大的挑战;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开放大学将面临模式创新与再造;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使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体系面临更大的考验.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将进一步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得到凸显;开放的办学模式也将显示出更加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5.
爱是辅导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位辅导员,只有让学生感到并且接受老师的爱与关心.才能带领学生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才能形成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26.
基于图书出版市场化的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燕 《图书馆学刊》2011,(4):50-52,78
结合图书出版市场化的现状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针对采访人员采选图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采访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张春燕 《考试周刊》2014,(75):27-27
<正>追求语文本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但我们经常无奈地看到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沉闷无味,缺少有效的思维过程,有的只是你来我往琐碎的回答,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朗读,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在于思维,人的认识活动的重心在于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8.
张春燕 《文教资料》2014,(16):32-33
萧伯纳通过卖花女伊莉莎的蜕变,揭露了个人在文化积累上的不平等决定了社会权利和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布尔迪厄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探究了语言和资本、权力的隐秘关系。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实践的社会空间:文化同样是支配的源头。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否与社会活动参与量有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18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活动参与并无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社会活动参与量不会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30.
正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通过各种途径的频繁信息交互已经变得常态化。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信息已经与空气跟水一样,成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同时,信息交互的常态化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正是因为信息在人类社会中展现出的巨大价值作用,因此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能力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这种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能力称为信息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形成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