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教育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中运动技能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才能把物化的运动技术上升为人格化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应结合“直线式教学”和“曲线式教学”两种模式的长处,才能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对其长远发展提供帮助;运动技能学习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以及终身体育三者之间内在关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需要"复合型"体育教师,复合型体育教师需具备多项业务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质量评价要充分体现出这方面内容。通过质量评价,能够间接实现学生在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以后多方面能力的复合,以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与中学基础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武合一”是武术传承的理想追求,近年来学校武术“淡化套路、突出应用”“优化套路、强调应用”“打练并进、术道融合”等教改理念都是在追求“文武合一”中对武术本质“击”与“舞”的改版性重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历史视角对武术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击”“舞”一体是武术传承与创新的实质与依据,以“刻意练习”为语系的“击”与以“NLP教练技术”为语系的“舞”两套编码训练系统的合一形成武术技术传承与品质培养的教育指向.与以往重“技术教学”的教改理念不同,2013年学校武术教育联盟提出的“打练并进”教改理念是武术“击”“舞”一体、重“教育”传承的回归.学校武术只有实施散打兼顾套路、套路兼顾散打的教改模式、采取与时俱进的“刻意练习”与“NLP教练技术”教育技术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打练并进”教学目标与“文武合一”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以尚武崇德为文化核心,以打练结合为技术模式,以习武通段为教学导向,教程内容与形式呈现多拳种、多层次、多类别由简入难的教学程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高校引进段位制教程,符合武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针对当前普通高校推广段位制教程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路径,旨在全面促进《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东民间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东文化为背景,通过选取河东文化孕育下的几种最具地方特色的河东民间体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整理、挖掘,诠释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存在问题,旨在借助河东民间体育的文化资本和资源平台,树立河东体育文化品牌,实现河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运城学院体育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运城学院体育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类型有所局限,目的不够全面,途径太过单一。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讲座,多渠道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与相关单位联合,创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弘扬民族精神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和高校武术教育的实际需要,立足于提高学生攻防技击能力,提出段位制教学在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和运动形式方面的目标定位。在推广策略方面,着眼于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携手推进武术段位制教学,提高段位制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传播渠道,营造段位制品牌意识;定期举办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通段赛,以比赛促推广;完善段位制师资培训体系;建立段位制教学体制,促进高校武术段位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