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00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提出了大学教育学院和地方教育部门建立教育发展服务区的思想,并于2001年4月在北京市建立了我国首批4所教师发展学校(Teacher's Developmental Schoo1)。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大中小学间的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浙江、四川、河北、山东等省纷纷加入研究,相继建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教师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32.
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彻底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状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唤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有效,这是新课改对教师的殷切期盼。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33.
许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因循守旧,闭塞、沉闷,毫无生气,学生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丧失了学习语文的能力,造就了一代代“死读书”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34.
张爱琴 《广西教育》2012,(18):67-68
学校的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在朗读中进行美育渗透 美是到处存在的,发现美、感受美的途径也很多。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是常用而有效的感受美的方法。成功的朗读,能使学生醉心于课文本身,有助于培养他们阅读和鉴赏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相似文献   
3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物理课堂真正充满了“趣味性”.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够享受到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就一定能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无穷魅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从而对物理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长期以来,学科教学因严重脱离现实生活,遭到众多专家学的批判, 但其之所以能长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也源于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试通过对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分析介绍,探索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37.
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形式,首先在分析影响个体、群体、技术项目因素的基础上对影响工程技术项目的因素进行提炼,并结合专家意见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归类和和删补,抽象出影响工程技术项目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基于系统动力学研究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及反馈机制,以揭示工程技术项目群体创新活动的内在机理。然后对关键要素——创新方法推广力度调整带来的对项目整体的绩效影响效果进行敏感性分析,说明加强创新方法推广力度对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促进工程技术项目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
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本土化培训应具有系统性、多元性、地方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渗透于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的方方面面.本土化培训体现在结构上要求转变培训理念、促进培训主体阶段性成长、参训对象因人而异、培训内容因地制宜、培训方式实现多样化、组织管理民主化、评价体系动态化等.  相似文献   
39.
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实现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途径。因此,要从领导重视开始,积极进行政策引导,努力创造条件建立保障制度,保证此项工作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0.
教师素质结构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内部调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结构系统。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解决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之间张力问题的一种尝试,它超越社会思想界的社会决定论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力图在社会性(客体性)与个人性(主体性)之间寻求一种理论综合,认为社会结构与个人相互建构、不可通约,为我们理解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