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介绍了ZPC127型触控自动喷雾降尘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粉尘对职工及安全生产危害的严重程度,使用喷雾降尘系统从运输过程中降低了粉尘浓度,展示了ZPC127型触控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粉尘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一、PC—OⅡ程序功能简介本程序根据体育课一般密度测定的原理,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分类对照、观测统计,从而为分析课、评价课提供全面、翔实、精细的数据资料信息。具体功能有: (一)秒表计时可按用户要求,开表、停表,记录、贮存学生(被观测对象)的各项活动时间(附件一)。(二)计算统计可自动分类统计各项活动的总时间、次数。并按密度计算公式算出各类活动时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23.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以学生的绝对成绩进行评分,这方法虽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但在实际运用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体能水平高的学生不屑认真锻炼,可以轻易得满分,而另一些体能基础差的却尽了主观最大努力也难以及格或免强及格。他们所获得的成绩与其所付出的代价不成正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克服这种状况,全面正确地反映学生体育课成绩,我们设计了一个“相对标准评分法”,通过五年多的试行,收获甚好,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体育课相对标准评分法方案》 (小学五年级——大学四年级通用)  相似文献   
24.
学校体育课成绩评定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我国研究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气氛十分活跃,在考核项目的选择、评分等级标准的制定、评定的范围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变化作出正确的评定。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以学生的绝对成绩进行评分,这种方法虽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体能高的学生得满分易如翻掌;体能差的学生有时尽了主观最大努力也难以及格或勉强及格。为了纠  相似文献   
25.
研究目的在试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过程中,对15秒20米往返跑项目趋于比较一致的意见是:15秒20米往返跑是一个有锻炼价值的项目,但把它作为反映速度素质的代项与主项50米之间的相关因素太小。如果去掉,又难以解决我国目前不少学校缺场地、缺跑表难以开展50米跑的矛盾。如果保留这个“穷办法”,显然又大大降低了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形象形成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图书馆形象管理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图书馆形象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图书馆在形象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7.
陈广言  周晨辉  丁陈来  张耀辉 《大观周刊》2012,(14):107-108,140
对KR法铁水脱硫渣进行综合利用,可降低烧结矿的生产能耗,避免冶金固体废弃物的堆贮,节约土地,还可提高经济效盏.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8.
29.
体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能不重视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我院从1983年开始先后在研究生、本科生中开设了电子计算机课。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是完全能够掌握的。体育理论研究生张耀辉和王正伦,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用BASIC语言设计了一套体育教学观摩、评定程序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刊拟发表以下四个程序,即:《体育课学生脉搏测定记录程序》,《体育课质量评定程序》,《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程序》和《制定体育课考核标准程序》,以期引起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学习电子计算机的兴趣。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香港青年人对体育项目的意向选择,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对香港青年人喜爱参与的体育项目、喜欢观赏的体育项目、最不为人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以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使人们对香港青年人的体育现状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