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力竭运动恢复期大鼠海马5-HT含量及其代谢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运动后不同时段海马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运动恢复期中枢抑制性单胺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方法:大鼠进行一次性游泳运动直至力竭,并分别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后即刻、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断头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5-HT、色氨酸(Trp)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紫外比色法测定单胺氧化酶-A(MAO-A)活性.结果:力竭运动后海马Trp、5-HT、5-HIAA、MAO-A的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rp、5-HT在运动后1小时显著上升,Trp在运动后12小时显著下降,5-HT则在12小时达到峰值.5-HIAA从含量、MAO-A活性在运动后12小时显著升高.各指标在运动后48小时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结论:1)大鼠力竭运动后1小时海马Trp达峰值,促进5-HT的合成加快,中枢神经抑制过程明显,是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2)大鼠力蝎运动后12小时海马5-HT和5-HIAA含量达峰值,提示:5-HT分解代谢具有滞后性.3)随着海马MAO-A活性升高,5-HT逐渐分解为5-HIAA,至运动后48小时5-HT的代谢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32.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外周机制与中枢机制.影响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中枢疲劳、环境温度及运动对中枢机能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促进中枢疲劳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3.
观察大鼠在热环境中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24h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热环境下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常温安静组、常温力竭组、高温安静组、高温力竭组,采集运动后4h、5h、6h、8h及24h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热环境下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含量与常温力竭运动相比升高更加显著,介导核心温度的升高;而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降低,导致机体对热的耐受性降低;高5-HT浓度、高核心温度和机体低热耐受性的共同作用,加快中枢疲劳的发生,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研究南京市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办学的非公益性与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制约着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从而使学校体育无法满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学生体育课课时数少、上课班级人数多、专任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方面;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状况不佳和缺乏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社团开展不理想。  相似文献   
35.
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课程整体结构合理,但也存在较大差异,选修课平均比例偏低,特色性专业课程较缺乏,课程管理较薄弱。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开发本土化、开放性特色课程,引进国际化的先进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实施与管理过程,不断实现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36.
中药补剂对小鼠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0只小鼠分组游泳训练六周,并结合灌服活血化中药,补脾中药和两种方剂的混合药。结果显示:眼药组24小时后肌糖原含量比训练组高,肝糖原量比训练组低。提示:中药补剂有加快肌糖原合成,促进肝糖向肌糖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作为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关键性的限速酶,影响着机体内脂肪组织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研究发现,它与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激素、降脂药物、不同的膳食结构以及运动干预会影响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表达水平。根据国内外最近研究动态,从该酶的结构、分布、功能、基因调控、疾病相关性及运动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通过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运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补充Gln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氨基酸的补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从而使营养补充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对象和方法:雄性SD大鼠,训练组16只、训练+Gln组16只。训练+Gln组按2g/kg体重给予Gln。进行耐力运动训练5周。5周后各组随机取8只,进行跑台力竭运动,并记录达力竭时的运动距离。同时所有大鼠断头处死,测试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血清IGF-1水平。结果显示:1)跑台运动距离:训练+Gln组的大于训练组[(1995.0±29.6)m vs.(1697.5±170.7)m,P〈0.01)];2)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3)血清GH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4)血清IGF-1浓度:未进行力竭运动的训练+Gln组大鼠与训练组无差异;5)力竭运动后,训练+Gln组的浓度高于训练组[(1223.6±197.1)ng/ml vs.(879.4±197.5)ng/mg,P〈0.01]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的运动距离与血清IGF-1成正相关(r=0.7336,P〈0.01)。结论:长期补充Gln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力运动能力;却没有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和GH含量;而补充Gln为运动大鼠合成IGF-1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支持和良好的内环境,而提高了血清IGF-1含量。血清IGF-1水平和大鼠力竭运动能力呈正相关,提示补充Gln促进IGF-1合成是增强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