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5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通过分析国内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实践创新的研究现状,认为现有研究缺少微观、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践创新研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因馆制宜、务实创新"的原则,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才能探索出适合本馆馆情的创新发展道路。最后介绍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实践创新的案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3.
女大学生婚恋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她们的婚恋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影响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自身原因,最后引导女大学生如何当好自身婚恋观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44.
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诵读背诵,培养语感;鼓励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增强语感;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升华语感.  相似文献   
45.
张雪梅 《考试周刊》2010,(40):58-58
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学生的阔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诵读背诵.培养语感;鼓励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增强语感: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升华语感。  相似文献   
46.
武士道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社会道德基石,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综合国内的武士道研究,大都集中在武士道的形成、发展和影响上,而关于武士道的对比研究则尚未充分。为此,试图从武士道的经典著作——《叶隐闻书》和《武士道》出发,从生死观的角度来探讨山本常朝和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思想的异同。希望能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同时对今后武士道的对比研究也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7.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英语教学理应顺应改革的潮流,实施情感教学,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一、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教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递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48.
对某住宅楼地下室墙体及砼构件出现的裂缝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实体检测表明:地下室部分墙体砂浆强度和砼构件的砼强度不足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通过方案比较,提出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49.
本单元写作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将长篇叙事诗改写为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取舍材料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将《孔雀东南飞》改写成故事与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诗的讲解不仅要求忠实于原诗的主题和情节,而且词义、句式乃至词序都应尽量忠实于原文。改写则要灵活得多,如果学生不掌握具体要求,写出的  相似文献   
50.
万众瞩目中,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命题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外部设计上,更体现在题目的内核构成上,材料传递给我们的是崭新的、鲜活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体现“开放型思维方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