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42.
2.明病因。这类试题一般需要在找出病处之后,再明确病因是什么。1992年三南题,1993年六省市题,均有这类题型。例.(199年三南题)对下列病句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甲、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的6门功课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乙、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J、时,就有N陆续交卷T。丙、如果作者的想象脱离了人物的思想实际,过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G①用词褒贬失当②句子承接不当③语意自相矛盾④词语位置错乱答案简析:正确选项A。甲,平均分是确数,“90分以上”是约数,矛盾。乙,“有人陆续”语序不当,…  相似文献   
43.
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见面后,写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从会见前大家的紧张心态,到会见中的自然融洽,记述了彭德怀司令员威严却朴实的形象;通过对彭德怀  相似文献   
44.
1915年前后,由一位爱好文学的议员的妻子奥托琳·莫雷尔的介绍,著名的哲学家罗素与作家劳伦斯结识了。奥托琳夫人,这位资助过许多文学家的“沙龙”女主人认为,他们俩人应当相互敬佩。事实上,相识之初,罗素和劳伦斯的确都产生了类似的感觉。  相似文献   
45.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7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实施2131工程加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广发影字[2002]30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精神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精神,市文化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全市8个旗区59个乡(苏木)镇(含9  相似文献   
46.
47.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是江泽民同志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社的一句名言。他还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践证明,舆论导向问题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生活、经济工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怎样做到既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热点、难点引导,就是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我们陕西日报在新闻宣传中,严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坚持…  相似文献   
48.
一条路,《三秦都市报》已经走过了十年。 十年,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讲,它包容了许多成长的事象,但对于历史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其渺小的瞬间。1994年至2004年,对于《三秦都市报》来说,这十年虽不长,它却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征程。 春秋十年,沿着这条创业的路,所有在此工作的编辑记者,与其相伴的老少读者和这张年轻的新闻纸,共同经历着成长的风雨,感受着创业的悲欣,见证着陕  相似文献   
49.
1862年9月,陷入热恋的托尔斯泰,做了一件至今难以恰当评判的事:为显得公平和忠诚,他将自己过去的日记带给了未婚妻索菲娅。  相似文献   
50.
1931年,伦敦的坎士塔布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被人称为《萧伯纳情书》的集子。这部“情书”的对象,并不是萧伯纳的夫人夏绿蒂·潘旦馨,而是英国著名女演员爱兰·黛丽。在这部两人的通信集里,双方(尤其是萧伯纳)于谈论艺术、戏剧等问题之余,大肆卖弄风情,将爱尔兰人流光溢彩的性情表露无遗。但无论怎么说,这样充斥大量热烈爱情词语的信件发表,必然会引起很大误解。对文坛风气颇为熟悉的萧伯纳,便迟迟不同意该书出版。直到通信一方的爱兰·黛丽去世三年之后,这部书才得以问世。既然是一部热烈的“情书”,双方又非终成眷属的恋人,为何萧伯纳敢于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