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基于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建设与发展,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研究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三峡库区特色资源的快速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33.
杨琼 《兰台内外》2020,(7):19-20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尤其是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然成为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由此,本文着眼于现阶段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党校档案信息优化举措,以期能够对未来的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4.
35.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三国时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同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得解说,自晓其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说“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目,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各学段的背诵篇目,对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36.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我国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开发思维能力,提高素养要求的最好诠释,而报刊阅读也是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本文主要阐述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多元智能模式为指导,对英语报刊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设计,从而使这多元智能和办刊教学得到整合,最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语报刊阅读课的兴趣,并通过合理利用报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7.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不断深入,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也有了新的内涵,高校人事档案过去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新形势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人事档案工作者本身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事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人事档案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8.
杨琼 《西藏科技》2007,(5):30-33
人类为解决水的问题兴修水利工程,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水利工程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本文主要谈谈由于水利工程造成的来水、来沙条件改变对水利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40.
一、加强朗读教学是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语文》中 ,古诗文占 4 0 % ,文学作品占 6 0 %。古诗文和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 ,这就决定了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古诗文 ,不朗读不能赏其美 ,不朗读不可感其情 ,不朗读不可会其意。现当代诗歌、现代散文、小说中的精美描写 ,戏剧中的精彩对白 ,同样需要朗读。只有朗读 ,我们才能感受诗人火一样的激情 ,才能领略作家抒发的隽永的哲理 ,才能更好领会作品的深刻主题 ,才能更准确把握人物的悲喜命运。二、加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