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展现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首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述评□杨贵仁/季克异1997年8月底,首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在上海师范大学圆满地拉上了帷幕。这次赛会,是对全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国家教...  相似文献   
32.
33.
贺信     
《体育教学》杂志社:值此《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人民教育出版社谨致热烈祝贺130年来,贵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体育教学改革,引领改革方向、聚焦改革热点、关注改革难点,阐释改革措施,形成了具有鲜明导向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办刊特色,成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为推动中国学校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笔者认为,一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  相似文献   
35.
杨贵仁 《中国学校体育》2006,(3):I0001-I0001,1
<正>目前,我们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采用的是成人的竞技体育体系,为了改变选种不合理状况,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研究制定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现在,已经完成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12个部分已于2005年8月拍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研制《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的目的和意义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对激发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研究制定适合中小学生的器材、场地标准,对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提高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其心情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以成人的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场地、器材的成人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原有体育场地器材体系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
新时期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审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从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及学制与培养方式等方面深入剖析目前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已初具规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各具特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选修课程呈现出多样性,课程学分体现差异性;学位论文研究过程逐渐程序化和规范化,采取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隐名评审和预答辩等方式对博士论文进行质量监控;导师制、外聘制、联合培养等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保证体育学博士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7.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信心百倍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对个人而言,健康是一个人智力、体力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对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因此,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  相似文献   
38.
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问题;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  相似文献   
39.
以教育发展纲要为统领 努力开创学校体育事业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向为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辛勤劳动的全国50多万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学校体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相似文献   
40.
完全人格 首为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为学校教育和青少年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文件的思想基础之一,就是应全面认识体育在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传统、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重要作用,认识体育对于改变全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提升未来一代全面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