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教育   5840篇
科学研究   878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696篇
综合类   241篇
文化理论   65篇
信息传播   102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三城市老年人的运动目的、运动项目、锻炼次数、平均每次锻炼时间、坚持锻炼时间、运动感觉等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发现福建省超过50%以上的老年人有基本锻炼习惯,将近一半的老年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建议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健身科普常识及进行锻炼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对农村的老年人,加大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33.
34.
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贾晓东 《图书馆》2002,(6):20-24
运用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剖析了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的种种表现与成因及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若干抑制图书馆信息不对称之对策。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以分析网络环境下我国社科信息需求为基点,对我国社科信息事业及其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2001-2010年我国社科信息系数设计与网络规划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6.
出版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出版活动是指现代社会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它是出版学研究的对象。社会出版活动也遵循社会大生产的规律 ,表现为生产、经营、消费的过程 ,这些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笔者认为 :应当把出版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结合起来 ,对社会出版活动进行研究 ,于是就提出了建立出版经济学的设想。   一、出版经济学的定义及分析1 .定义 :出版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出版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学。2 .定义分析( 1 )社会出版活动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 ,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而社会出版活动是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37.
3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全民健身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党的十六大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里所强调的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构建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标志,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必然要求。全民健身将在小康社会中起什么作用以及怎样促进小康社会中全民健身的发展,这将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认识的问题。为此,本刊特地组织我院部分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39.
由教法研究转向学法研究,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突破,它标志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标已真正付诸实施。然而,学法是什么?学法要不要有确定的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似乎只停留于某些细节上,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因而,一些文章提出的这种那种的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普遍指导意义。我们觉得,凡称“法”,应具备这些特征:①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中和一定对象上,是相对稳定的,不宜轻易变更的。③程序性,即从事某项活动所采取的方法都遵循一定的程序去达到活动目的。程序混乱,就不成其为法。③系统性,即从事某一门类的实践活动,总有许许多多相类活动组成,因而也就包含许许多多相关的方法,这些方法,构成该门类实践活动的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