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论电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电化教育原理,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重点阐明了电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和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选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为切入点,对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品质、运动能力、动作表现力和健美操意识等多方面进行选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创建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理念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可行性;论证了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既体现教师职责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并通过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指出了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职业化是散打运动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总结参考国内外职业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散打今后的职业化发展进行了整体构思,设计了今后散打职业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5.
转变体操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这对每一个体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体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现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体操理论课教学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体操理论教学,它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于体操理论的教学时要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注重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学手段运用的时机要恰当,并及时收集教学的反馈信息,它有助于促进体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信息技术在体操学科进一步推进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应有“健康第一”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身心协调发展为重点、以终身健身为方向。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抓好教学大纲的制暄,其次要抓好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建设。  相似文献   
27.
对健身健美操价值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民健身体育为背景,从全民健身价值研究体系中选取健身健美操价值作为研究对象,以价值理论为主线,分析健身健美操的认知活动、评价活动、评价标准及其客观基础的理论认识,指出健身健美操对现代人来说,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更具有可取性。  相似文献   
28.
关于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行为科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快乐体育的涵义、快乐体育产生及流行的历史背景和动因;客观地分析了快乐体育在我国这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意义;概略地评述了快乐体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在分腿腾越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常见错误动作的规律,而且也需要及时选择合理的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这对于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效。一、分腿腾越动作常见错误的分析1. 错误易出现在分腿腾越动作学习的开始阶段,也就是初步建立动作概念阶段。这一阶段是学习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技术,对动作取得感性认识,初步形成动作技能。由于动作技术的不熟练,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灵活性差,各部位肌肉用力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动作正处于泛化阶段,易出现各种技术上、姿态上的错误。对于这一常见错…  相似文献   
30.
高校形体课在健康教育中价值取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形体课在健康教育中发挥最佳效益,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为依据,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对形体教学在大学生的健身、健心等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