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教育   6篇
体育   3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一方面要反映该项目当时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该项目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技术(包括战术)的演变,经常要对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规则还必须简单明确地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能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任何模棱两可的语言都是规则条文所应尽量避免的。  相似文献   
32.
运动员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于几个因素,这些因素如果被看作自变量,运动成绩则可视为因变量。在研究这些自变量对因变量所起的作用时,多个自变量间又相互影响。有时某些自变量的作用会被其它自变量所代替。为了评价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得到好的回归效果,往往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利用逐步回归解决多因素分析的问题时,可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结果,也可用以检验通过实践和理论分析所得出的设想。我曾以1980年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赛的长拳运动员为对象,测定了他们比赛时完成套路的时间,工作后的血乳酸浓度和即刻心率,并记录了他们的最后得分。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运动员工作后血乳酸浓度和心率的变化可分为三种较为典型的类型:①血乳酸浓度较高,但心率较低。这类运动员多数为成绩较  相似文献   
33.
武术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武术的科研工作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在武术科研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住武术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武术的技击特点、武术的传统健身特点.武术工作者在武术的科研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知行合一”。这种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思想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具体到武术中则表现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强调要切合实用,突出它的技击特点。所以技术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高、然后用于实践成了历史上武术发展的基本线索。正因如此,使得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武术技术体系;以套路练习为基础,然后将其拆为散手,再通过“递手”,过渡成对抗性的实战练习,构成了武术的传统训练体系。所以武术在历史上的发展常和军事活动密切  相似文献   
35.
一、前言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形式体育运动项目,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和开展。但是长期以来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武术进行研究还不够。每一种运动项目因其工作强度、持续时间、参加工作的肌群以及运动方式不同,其能量代谢特点也不相同。研究长拳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对科学地进行训练无疑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我们选择了长拳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及其训练为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6.
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武术套路练习的存在和发展是武术运动形式的重要特点。它表现为高度的程式化。其产生和流传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人把“闻道”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崇礼是其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而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性也有利于武术套路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37.
原始人类的技击需要促使了武术的产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术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自卫的需要,人类正是为了满足自卫的需要才创造并发展了武技  相似文献   
38.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52-153,162
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是戚继光晚年整理成书的著作,以前较为少见。十四卷本较之流行的十八卷本有许多改动,与武术发展有关的重要改动有二:一是将枪法从“长兵短用”中移至了“短兵长用”中;二是删去了“拳经捷要篇”。这些改动说明火器的发展对军事技术的巨大影响,同时也为以后的武术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营养。  相似文献   
39.
认识的深化和武术概念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其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出本质属性再经概括而形成的。武术的概念正是在人们接触、练习、传授、研究武术的过程中,通过感觉逐步地认识了武术的某些属性,而随着人们对武术感觉的积累,使人们知觉并形成印象,此时还处于对武术认识的感性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武术的各种属性进行分析,并将武术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再对其加以综合,将每个具体的武术内容抽象、概括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就撇开了武术的非本质属性,然后借助于语言的表达,逐步地形成了武术的概念。这同样是对武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的  相似文献   
40.
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国防建设和人的身体锻炼,但武术却得到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