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61.
1996年,我国外贸出口在连续十多年快速增长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次外贸出口滑坡加快了外贸工作实施大经贸战略、以智取胜战略和多元化战略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步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警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这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部门和外贸部门对科技界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262.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实施素质教育遇到的诸多阻力和困难,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表现得更加突出。促进山区教育转轨,督导工作必须在下列几个方面着力。 一、坚持把督政作为工作重点,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63.
该文以大学体育田径专项课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逻辑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挖掘思政元素,编制和运用思政教案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教学改革示范课课程与思政示范课课程是互补的,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育体育人的保证。同时,田径运动项目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并经过挖掘的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需要一个便于不断积累、不断整理、不断完善、不断修改的平台;需要一个得心应手,既能准确抓住各种“思想疙瘩”,又能有效解开各种“思想疙瘩”的武器,而这个平台与武器就是田径课程思政教案。这是大学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途径,也是重构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思政教学内容,创新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思政教学的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264.
自打耳光:拍打耳光好处很多,能刺激穴位,按摩经络,滋养气血,调节功能。耳光运动简单易行,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双颊同时拍打100下,约5分钟,掌距8-16厘米,用力不可过猛。牵拉耳朵:每天清晨起床及晚上睡觉时,用右  相似文献   
265.
从一道师生常见光学题的漏选和错选引发思考,尝试在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中,以单元教学设计统整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模拟、光学作图等方法开展真探究。以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6.
建设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培养新型碳储人才,是国家战略需求和新时代育人要求。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制订地学特色培养方案;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教材编写为主体,构建现代化教学资源数据库;以教学名师为引领,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组建老中青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以虚实结合为手段,建设室内室外实验教学新平台;以科研合作为契机,以工程实践为主题,打造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基地的五措施并举、五内容并建的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了集教学创新团队、精品课程、品牌教材、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于一体的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模式。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理念、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应用成果将对同行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